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杨东平:教改纲要三个核心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3日 21:53   新浪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月28日已经公布并公开征求意见,3月3日(周三)14:00-18:00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将在北理工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三层第一会议室举行《规划纲要》研讨会。教育界专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教改纲要意义及改进意见。新浪教育频道进行了独家现场直播。现在活动已经结束 视频:杨东平谈教改纲要三个核心问题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频道 ,以下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的发言实录。

  杨东平:我不是做总结,我作一个发言。作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谈之前我爆一个小的料,前几天有一个上小学的家长向我介绍,讲北京景山学校小学一年级今年是13个班,每个班57个人,择校费15万元。另外一个小学家长跟我反映择校费是8万元,行情见涨,我没有核实,我希望有识之士来宣传这件事情。

  回到正题,我觉得这个《规划纲要》千呼万唤、望眼欲穿,我们研究院围绕这个《规划纲要》建言献策、开了很多研讨会,提供民间版的建议。现在公布这个《纲要》总体而言令人满意,的确感到有很多亮点,有一些创新的思维,这个文本过几个月就会有一个比较显性的变化,与去年上半年很不相同的,到目前听到的反映大多数意见是进步的。我还想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我也同意刚才讲的,一个好的《纲要》或者《纲要》解决核心问题归纳为几个纬度,三个纬度:一个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第二是教育体系,第三是教育经费。

  在这个方面更新教育理想方面,可能《纲要》是最弱的一块,跟其他两个方面相比这块是最弱的,主要在于我们在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整体表达上还是比较传统的,跟十年以前差不多就在这儿,教育方针是1995年时候的提法,这一整套的提法没有更新,95年的提法是90年代和80年代初的认识水平,所以归纳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提法是非常陈旧的,完全我符合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面向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这个提法在当初提出来也受到很大的质疑,因为你把我们培养目标分成两个类型,一个是建设者,一个是接班人,建设者到底能不能接班,接班人到底建不建设,是一类人还是两类人说不清,建设者也能够接班,为什么多一个接班人,这是一个很不科学,没有理论含量的提法,陈旧过时的提法,是应该彻底更新,不能想象到2020年我们教育思想还挺秀在90年代初的水平上,这个比较合理的变革就是更新我们的培养目标,提出全新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合格公民这个目标,我们这个《纲要》里面也已经提出来,在第四条战略主题里面提到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设立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平。我们没有上升到教育方针,埋在肉里不容易发现,处于安全性的考虑,恐怕我们应该解放思想的精神,强烈更新我们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全面发展的方针,这个方针是正确的,这个方针在建国以后实行60年,效果是平均发展或者平均化这样一个效果,并不是偶然的,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发展终极目标,规范中小学现实指导方针,这两者差距是巨大的,关于全面发展的方针在50、60年代和80年代教育界都举行讨论,60年代讨论中宣部部长有一个改革形的建议,在全面发展后面加一个因材施教。今天看的很清楚我们无法培养个性化人才跟这个有关系。80年代全世界各国教育方针鼓励个性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方针,所以我们改革方案,鼓励个性发展在《纲要》也已经出现,在31条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在32条重视因材施教。第三关于要更新教育理想关于生活教育的理念,为什么我们在那么多年来提素质教育,提减轻负担,反对应试教育奏效不大,有一个原因就是教育基础没有更新,我们延续还是19世纪还是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教育,这个教育在20世纪初已经经过更新,就是儿童本位生活中心,不是按照知识本位学科知识是教育的中心,这是两个非常本质的区别。中国在五四运动以后,儿童中心、生活本位也得到很大的传播,但是中间被中断了,但是我们这一课并没有补上。只有实行教育和生活紧密的联系,才能从根本上结束我们应试教育的现实。这是关于更新教育理想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在面向未来教育指导思想上,在理论上能够创新和突破,这个意义是很大的。

  第二个关于体制改革,我想要突出体制改革优先这么一个教育改革的策略或者方向。从现在的结构来看,整个《纲要》是22章70条,基本上几章平分秋色,实际上应该非常突出强调体制改革,如果结构调整文本太长,应该突出体制改革,而减少发展性和保障性一些措施,尤其是保障性措施很多一句话就够了,比如讲依法注重一支教,加强党的领导一计划,每一段只要用第一句话就行了。我们《纲要》要突出改革性、创新性。关于体制改革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关注点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所有这些问题背后都是制度性的安排,也是一种体制和制度的方面。《纲要》也提出体制改革突破口,就是以高考改革委突破口,已经提出改革策略性安排也很重要。我们认为仅仅提高考改革还是不够的,以高考改革委突破口,可以整体性改善带动基础性改革。另外非常重要是以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委突破口,激活整个高等教育,带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应该和高考制度改革应该是相同的。如果还要增加一个方向就是教育行政改革,建立独立督导制度,信息公开,建立问责制度为突破口,启动行政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大学去行政化改革也是教育行政改革,这个要更清晰的思路、强烈的举措。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并不是大学本身的事或者说不是大学自己可以完成,首先建立新型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只有减政才能够放权,改革教育部管理体制开始,我们有一个具体建议在我们蓝皮方案里面也有,教育部司局设置,管高校太多,如果把这些司局合并压缩成一个司,这样就可以大学放权一个前提,把教育部管理司大幅度压缩。现在问题教育部不仅有很大行政权力,而且有很大经济权力,它掌握专项经费数额巨大,这些加剧大学行政化的趋势,所以对大学据行政化管理,可能应该有一些更具体一些设计。

  第三个方面关于教育经费问题。由于在2020年的目标没有形成共识,关于5%的教育经费,所以没有写入《规划纲要》。我们不仅要关注规划写了那些东西,还要关注没有写那些东西,5%目标应该写上,这些问题需要公开讨论加以确定,不应该财政部或者发改委说了算的。比如说5%太高了,4.8%行不行,4.5%行不行,到底多少应该公开讨论,不应该主管部门关了门自己说了算,没有形成共识就自己决定。他们认为4%都是难以实现的目标,中国的国情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太低,占20%左右,发达国家占到40%左右。我们标准答案20%占GDP的比重在这个以外,还有同样数量计划外不纳入公共财政,把这个方面纳入进来中国财政绝对不是20%。另外一方面在西方财政支出结构跟中国不一样,他们数量庞大社保医保作为政府支出项目,中国没有这些,这些问题需要讨论才能谈清楚的。

  最后一个意见还是要重视具体制度建设,这个《纲要》也提纲挈领写到。比如说制度建立需要具体的构建,包括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构建,把它变成现实,否则的话很容易形成文件中的话,大家说说而已,还有要有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非常同意刚才余晖说的,我们在总体规划更加重视是可以操作五年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的目标可以做到非常具体,可以转化为实施的方案。

  谢谢各位。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