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人们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一纲要,主要原因是它的很多内容与高等教育改革有关。比如,到2020年,中国有多少人能读大学,中国又有多少高校能挤进世界百强,中国的高等学校会不会摘掉“官帽”……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将比2009年翻一番。
这意味着什么?可以想像,10年后我国将有2亿人大学毕业。有专家说,如果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在20%以上,我国高端人力资源开发将达到全球范围内前三分之一的水平。
当然这一说法不由得让我们想到了1999年高等院校的扩招,这一行为受到了很多质疑,即使到了现在还有后遗症。纲要继续教育战略专题组副组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则认为如果不扩招,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会受到不小影响。张力还说,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但与欧美国家高等教育超过50%的毛入学率相比,我国与世界水平仍有差距。
前不久,国内一些人力资源专家抱怨,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学扩招,然而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认为,随着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需求会越来越高。随着政策落实、制度完善以及就业观念的转变,更广大的区域和基层、企业将能够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将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看来,10年后中国将有2亿人大学毕业不是在开玩笑。纲要公布后,教育部官员趁热打铁,称2020年拟实现高考不分文理科。其实,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高考试点改革,比如浙江就在通用测试科目上实行一年两试。在高考的必考科目上,张力认为最先具备条件的是英语,可以像四六级考试一样一年多考,拿到相应的证书,而高考认可证书的成绩。当然,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完备的社会监督制度,保证其中公开公正透明,避免出现买卖证书的现象。
纲要中还提出要完善国家考试试题库,这不仅能减少各地开发题目的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在高考复习中押题猜题的应试局面,有利于打造素质教育。目前国内16个省份采用自主高考,这种局面有可能在纲要提出分类考试后有所改变。(记者:申屠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