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改要有“中药治病”的耐心和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 11:01   新华每日电讯

  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热议。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提出,教育改革需要吃“中药”,而不是吃“西药”。这个比喻很新颖,恰当地指出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

  教育改革的艰巨性绝不能低估,规划将来出台后仍然如此。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达到占GDP的4%;同时规定,各级政府必须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1995年,教育法将“三个增长”写进法律。但时至今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还未达到,“三个增长”的目标也没有实现。因此,指望教育改革能够特别顺利全面达到目标,就像指望一个久病之身躯快速痊愈一样。

  要配好教育改革这服中药,需要标本兼治、辩证施治、综合治理。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话说,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的挑战。比如治理择校、校长“去官员化”、高考制度改革、依法治教、实施教育问责制度等,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本身,也非教育部门一家能够包揽,涉及多个部门利益格局的调整,还涉及政府的教育政策执行力。在配这服药时,可能少一味药,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要配好教育改革这服中药,需要广泛征求民意,吸收民间智慧和力量。规划纲要先后两次征求公众意见,第一次征集了200多万条建议,第二次更加受重视,可见群众对教育改革关切度之高。在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应该更加认真审慎地征求公众意见,集中各界人士的建议和智慧,共同研判一个切实可行的药方。

  对待旧疾顽症,既不能拖,也不能急,特别是不能急功近利。我们相信,只要用对药,假以时日,教育的痼疾定能祛除,教育事业将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之路。(张晓晶 赵仁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