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表热议教育去行政化:教书育人须摘掉官帽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 15:39   新闻晚报

  特派记者张建群报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近来向社会公布之后,备受关注。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对于其中引发热议的“去行政化”话题,人大代表中教育界人士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育破题 “去行政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情况发布会上说: “我们想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模式。”行政化管理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条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另外一条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改变目前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模式,将改用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正确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对此,一位网友指出,学校的领导是学校的管理者,有着明确的行政级别。从理论上说他们应当服务教师。 “但实际上,他们掌握着大量的资源,手握教师的命运。大学的各种学术组织也被行政垄断,学术委员会按行政级别为大学行政官员所瓜分,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利得不到充分尊重,教师常处于失语或半失语状态。

  行政管理须体现服务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除了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目前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亟待深化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要处理好政府管理和高校自主办学的关系。学校不是政府“附庸”,应该根据 《高等教育法》行使办学自主权,办出不同特色。他强调,不能混淆 “行政化管理模式”与“学校正常的行政管理”,如果没有相应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学校将难以运行。

  对于“去行政化”成为热词,秦绍德代表认为,“炒作”也造成了不小的误读,“如果过度渲染,会不恰当地扩大教育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矛盾,不能建立大学内部合理融洽的管理制度。”他强调,行政管理是门科学,要体现服务,即为教学研究第一线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

  造成优质学术人才流失

  《规划纲要》指出: “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按照这一要求和目标,就要建立一套新的、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倾向。

  全国人大代表、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张雄对此十分赞同:“大学原本就不该设置行政级别。如天文台台长就应由科学家、学者来担任,校长就该是学术型管理者,但现实中官僚化的倾向很明显。”

  张雄代表承认,这种现状难以一下子改变,“这和社会评价体系有关,教授可以评职称,收入也与此挂钩。行政管理人员怎么办?行政级别是一种评价和界定,直接和待遇收入等有关。另外,在国外,当系主任是种服务,很多地方是轮流制的,但我们的行政权力大,造成大家都想往里挤。一些优秀骨干教师不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和教学,热衷走仕途当官,造成人才流失。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