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杰庭:教育与产业相脱节是大学生就业难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5日 16:31   新浪教育

  锡华实业投资集团董事长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在关于《创新区域教育模式,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提案中,他提出建议。以下为提案全文:

  案由:关于“创新区域教育模式,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提案

  提案人:张杰庭

  提案内容:

  2009年,中国GDP增长8.7%,虽然实现“保八”目标,但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形式企稳向好后的可持续发展仍有很大挑战;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10万人,就业现状严峻。而2010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一、教育与产业的相对脱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客观上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速度放缓,企业需求下滑,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就业机会减少;但更深层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和产业的相对脱节。企业并不是不需要人,而是寻觅不到合适的人才。

  以上海为例,上海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人才匮乏的现实让上海金融发展面临瓶颈。伦敦金融城报告显示,人力资源供给因素在影响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前六大因素中高居榜首。据估计,上海金融人才缺口超过80万,在与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较的各项指标中,最突出的差距就是人才。

  因此说,大学生的难以就业,有其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根本的,即大学生缺乏就业力,缺乏企业所需人才的必要技能、能力和素质。

  二、解决教育与产业相对脱节的对策

  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的办法之一是创新区域教育模式,而建设园区型实训基地是创新区域教育模式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自2008年,教育部开始审定“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教育部、商务部也在就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具体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认定标准。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成为区域教育新模式,并为社会、政府所认可。

  实训基地要能够成为架设院校和企业间的桥梁,以规模化为前提。只有实现了规模化,才可能承接以院校为单位的批量生源,也只有实现了规模化,才可能吸引企业入基地选聘人才。规模化,是实现产学合作、推广实训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

  园区型实训基地,是指由政府主导建设、由企业或教育机构共同运营的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区域经济所需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型实训基地一般有规模和功能上的要求。基地按照国际软硬件和服务标准建设和运营,包括企业区、实训区、生活区和人才会展中心等完整的功能区。

  园区型实训基地,客观上为院校和区域产业搭建了人才沟通、交流和储备的平台,并为教育界和产业界搭建了知识和技术互通的渠道。园区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将吸引院校与基地合作,并最终形成三个汇聚地:人才、技术和市场汇聚地;同时,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将形成四个生态环:国际厂商研发中心入驻基地的技术环;项目接包企业入驻的项目生态环;中小企业孵化的企业生态环;最终形成产业生态环,促进产业经济发展。

  园区型实训基地,是区域教育的新事物,还需要社会、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企业、高校和教育机构的积极参与。园区型实训基地,是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区域教育为区域教育”的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园区型实训基地模式的创新,必将为大学生就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从长远看,创新区域教育模式,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园区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是政府、企业和院校合作,进行区域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尝试。建议国家加大区域教育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地方政府构建本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诉求,探索区域教育体系建设模式,加大本区域内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投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