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缓和高校收缩关键在提高教育质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 15:43   江南时报

  “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特别是随着18岁到22岁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离破产可能不遥远了。”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最近对记者表示,中国某些高校的破产危机并非耸人听闻。(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

  我更愿意用“收缩”这样的词来代替“破产”这样骇人听闻的词。正像顾海良所言,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会“破产”,而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来说,则是一种收缩。

  这种收缩有学校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原因,但总体而言是生源不足,对劣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会大幅减少,导致“空校危机”。而对于某些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来说,虽然是关门的事,但也许早就赚得盘满钵溢了,或者在危机来临之前,早已顺利实现了“转型”、“转产”,何来破产一说?

  高校收缩的原因之一,顾校长已经讲了,是因为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的减少,这可以找到有力的数据支持。

  来自我们的生活也验证了这个数据的可靠性,即现在农村的学校越来越少,在我老家,我们上小学时村小学足有五六十号学生,现在只有五六个学生。其他一些离乡镇比较近的村小学基本上都辙掉了,都到镇中心小学上学。直观的感觉是,现在孩子越来越少,这当然是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后遗症。

  中国高校收缩势所必然的另一原因,就是中国高校面临着教育全球一体化的冲击,现有的可供给中国高校录取的生源,有一部分被其他国家和地区引吸分流了。现在,我们还没有不读中国大学而直接到国外留学的具体人数的统计,但就目前国内一些较好的高中直接开设国际班,为外国高校培养留学生来看,数目应该不小,而且会呈现上升趋势,这还不包括那些家庭条件好,早早被家人送到国外读书的孩子。

  一方面是适龄大学生青年数量减少的冲击,一方面是外国优质教育市场的冲击,两面夹击,在不久的将来,可以预见,一部分竞争力差的高校必然要退出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对一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高校而言,高考将不具有选拔意义。

  如果只是因为生育政策而导致中国高校的收缩,并不可忧虑,可忧虑的是,来自世界教育市场的冲击,很可能让中国高校发生“马太效应”——优质的学生被国外优质的教育市场吸引走了,国内高校的学生质量普遍下降,质量下降又导致吸引不到优质学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因此,缓和中国高校收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过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育质量,使之不仅对本国人有吸引力,同时也对外国人有吸引力,这也是从短缺教育迈向优质教育的必然。湖北 廖保平(媒体人)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校 破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