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生认为教改纲要文本太长,个别地方读不懂,希望出台更多细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8日公开征求意见结束。高考问题成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纲要提出的多次考试、多元录取,较以往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而在北京,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扩大自主招生比例,重视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等内容已进入了实际探索阶段,其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对于纲要本身,多数受访的教师和学生都肯定了其方向,但校长、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的则是纲要背后的实施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多数中学生而言,一些未在纲要中提到的问题,例如文理分科问题,更受到关注,也反映出当前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另外,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是学校关注的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的手段问题,目前显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中学里现行的政策,比如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实际效果,存在意见较大。
此外,不少基层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纲要本身态度冷漠。纲要的目标性不强,文本太长,个别地方读不懂,也是大家的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位中学教师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细则。”
焦点问题 1
自主招生应该如何操作?
警惕自主招生成“特殊照顾”
广渠门中学教师邢颖:从直观感受上,今年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明显多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渠道也比以往更多。以往自主招生主要以学校推荐的形式为主,而现在学生自己“单兵作战”自主申请的情况越来越多。从操作情况看,自主招生对于学校的正常教学产生了一定干扰。在自主招生集中时段,学生整天忙于自主招生,正常的课程受到了一定影响。
北京师大二附中学生李申:面对自主招生的诚信问题,目前能做的就是在操作过程中充分公开。
某高中校长:高校在自主招生中的公平问题应充分引起重视。个别学生家长,为了让学生升学,与自主招生高校通过利益交换,获取自主招生的加分的情况。自主招生本身是为了让更多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之外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最终不要搞成让特权人物享受特殊照顾的渠道。
焦点问题 2
综合素质应该如何评价?
评价同质化严重且容易造假
北京师大二附中学生李申:教育改革纲要提出,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怎么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有人会专门调阅每个考生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学期每个栏目的综合素质评价吗?这恐怕不现实,比审阅高考作文恐怕还要难得多。
北京某示范高中学生: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中只是参考,高校录取还是看高考成绩。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价值确实不大,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的同质化很严重,老师也不敢写对学生不利的东西,内容真实性实在没有保证,造假太容易了。
广渠门中学教师邢颖: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是好的,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要完善之处。
焦点问题 3
文理分科是否有必要存在?
学生关心分科 教改未明确提
北京四中学生王浩然:这是目前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教改纲要中并没有明确提及。学校政治课上把这个问题拿出讨论,班里有69%的学生反对文理分科。
西城区某中学教师:从学生综合素质考虑,取消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但外省也曾有过类似尝试,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最终不得不重回文理分科。文理分科落实到具体教学以及考试中,仍需要进行审慎研究。
焦点问题 4
报考方式是否有必要改革?
改革一考定终身未必适合国情
广渠门中学教师邢颖:现在确实有一些学生参与国外高考,也感受到国外高校招生制度的优势,特别是多次考试,解决了“一考定终身”的问题,而且在报考方面选择性大,学生因报考不当而造成满盘皆输的情况,也可以得到解决。
但站在中国国情,这种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国内的情况,特别是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当下,要想实现报考方式的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京师大二附中学生:关键是实施细则,多次考试到底怎么考。 (记者 王佳琳)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