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6日上午八点半,海淀区第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在北大附中拉开帷幕,本届心理健康教育周的主题是“心灵陪伴,共同成长”。此次活动由海淀区教科所、北大附中主办,北京大学心理系协办。
北大附中礼堂内,来自海淀区各个学校的校长、老师六百多人参加了大会,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教育部基教司司长王定华、基教司德育处处长于长学、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杰、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李奕、德育处处长关国珍、德育处副处长王蕤、北京市教科院院长时龙、区教委张卫光书记、教工委副书记郭景玉等人。
大会由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颍慧主持。区教委张卫光书记致开幕词。随后与会人员观看了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录像片,了解了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教工委副书记郭景玉宣读了“给海淀区中小学教师享受职业生活的十条建议”。北大附中王铮校长介绍了北大附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随后,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分析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上午大会圆满结束。
中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7名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来到北大附中在教学西楼前设立了一排桌椅,为北大附中的同学提供心理咨询和科学心理测试等服务。附中学生包括很多参加这次心理健康周的各校老师对耐心细致的心理咨询以及丰富多彩的心理测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纷纷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或疑惑寻求建议。配合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两项主要活动,心理学系学生会还着手制作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展板,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
在学校篮球场上,心理体验活动开始了,学生们在操场上分组进行了趣味心理游戏如指定时间分扑克牌、传球入位游戏等,让老师、同学们都乐在其中,彻底放松身心。
4月6日中午1:00—1:40,北大附中西楼619教室,众多前来参加心理活动周的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聆听了北大附中刘增雅老师与初二1班学生师生互动的《透过访谈欣赏你》心理主题班会。
课前学生开展了《您的甘苦有我愿意听——职业访谈》,孩子们不再仅仅以儿子、女儿、小孩子的身份看待父母、看待职业、看待社会,而是透过父母、他人的职业故事和职业道路,重新认识和看待父母、他人,对家人有了更全面地理解、对社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学会换位思考。
同学们分组采访了父母、任课教师、小餐厅的服务员和学校的保洁员等,在老师的引领下,在座学生、家长和老师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对采访对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学生通过访谈,改善了学习态度,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看到了学习的意义,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着自己美好的品质。父母也通过这次访谈和分享,了解了孩子,增加了沟通,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一颗颗慈悲的心。
公开课之后北大心理系教授博导王垒点评了这节课,充分肯定了这节课对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理解他人、增进沟通、如何做人的意义。也建议刘老师在课前对学生就如何采访进行系统的培训。
与此同时,在图书馆报告厅,曲小军老师给高一11班同学上了“面对坏情绪”的心理课,全区有200多位老师听了这节课。这是继情绪与身体的联结、影响情绪的不合理信念之后,曲小军老师给该班同学上的关于情绪转化的第三次课。学生们通过学习“未完成事件”,理解了身边的人因小事突然发脾气的原因;也学会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尽量用学过的方法调节情绪,和情绪对话,不要一味地压抑,逃避。
之后,在优美的琴声和鸟鸣声中,曲老师带着同学们和所有与会老师进行了关于“接纳”的冥想。很多同学感觉非常舒服,随着深呼吸,放下了萦绕心头的烦恼。之后,他们找到自己信赖的朋友分享感受,彼此陪伴。课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芦咏莉副教授通过和曲老师的对话,对本节课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下午,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了心理教育论坛,清华附中、北方交大附中、翠微中学、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八一中学等六所学校的德育副校长或优秀班主任就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发言,最后,北京大学心理系博士生导师王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芦咏莉副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在视角和理念方面要关注积极心理学,进行基于优势(而非培养全能)的教育,二是在内容上要重视心理资本,三是对学生要进行科学性的指导(例如生涯教育)。与会老师深受启发。大家共同期望通过此次心理活动周的成功举办,让海淀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