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先有现代大学制度 再有“一流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4日 13:52   燕赵都市报

  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这些国外顶尖大学校长的眼中,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在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记者专访了5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校长,请他们为中国高校把脉,多位校长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的大学绝对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最快估计需要20年。

  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这个问题所引起的关注度早已超出了教育界,而对中国大学无法成为一流大学的追问,不仅成为教育界之痛,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的忧虑情绪。继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说出“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话语后,斯坦福大学校长则表示,当前中国高校应该从数量扩张发展到质量建设上来,而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慢则50年。

  面对“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的答案,相信很多人明白,这样的时间式回答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我们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间表”之类的口号和做法,并不陌生。但是,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相反,有越来越远的尴尬。要不然,何来“钱学森之问”呢?

  因此,“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充其量是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客套话语,当不得真。就笔者的观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远远比单一的时间更重要,也更能支撑起公众的期待和大学的理想。也就是说,离开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所谓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很可能成为一种空话套话,或者是一种浮躁喧哗的“表演”罢了。

  就“给点时间,中国绝对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来说,这是一种虚无的说法,时间不能成为遮蔽现实尴尬的“挡箭牌”。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绝对能办出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是“制度”。历史经验证明,大学的存在与发展得益于大学制度的有力支撑。可以说,制度已成为我国大学发展的桎梏,只有大学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大学真谛的守望回归才是现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也才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制度脱胎于传统体制,从某些方面来说,大学是政府的附属品和政策的延伸物,实行的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这种以集中控制和服从模式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制度导致了高等教育效率低下、创新乏力,由于管理者的墨守成规和循规蹈矩,使得大学不可能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更直接地说,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受阻,形成了有悖于学术性组织本质的行政化官僚霸权,从而抑制了大学的学术创造活力。

  而现代大学制度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办学体制。一般认为,其核心是学校自主、教授治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一方面需要建立以法律为依据以大学法人化为标志的外在制度,另一方面必须培育植根于大学本质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作为内在制度的核心,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础。一句话,离开了大学制度,无视现代大学制度的缺失,囿于时间谈论一流大学建设,是自欺欺人。

  中国大学成“一流”:给制度比给“时间”更重要,也更切合实际。道理很简单:先有现代大学制度,再有“一流大学”。(朱四倍)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