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复旦校长:大学要培养与未来中国地位相称的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4日 08:1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5月13日电 (邹瑞玥)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13日为华师大二附中和上海中学学生带来一场精彩演讲,主题是“如何培养20年后的中国精英”。

  杨玉良在演讲中提出,大学教育应有“未来眼光”,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地位愈加举足轻重的情况下,培养出拥有全球化视野、人文关怀、专业素养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的精英人才。

  杨玉良说,海内外70%的经济学家认为,只要中国政治上、社会不出现问题,以中国目前的发展规律,可维持8%以上的GDP增长二十年,这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大国地位。

  他指出,中国的崛起让很多人感到不安,是因为西方人按照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来揣度中国,认为中国崛起必然导致亨廷顿所谓的“文明冲突”。事实上,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和”与“合”,像唐代中国作为当时的世界大国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证明不同的文化并不一定导致冲突,也可能是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和谐相处。

  杨玉良认为,中国需要让世界理解自己的价值观,这是消除误会的根本手段。这个重任必将落在未来中国的人才肩上。“温总理说大学是"仰望星空"的地方,实际上就是考虑未来。中国大学需要培养与20年后中国大国形象相匹配的人才。”

  近年来,复旦大学始终致力于通识教育培养。杨玉良援引哈佛大学校长的话说,通识教育不是要培养“什么都懂一点,茶余饭后能够夸夸其谈的人”,而是培养一种眼光,一种思维能力。复旦希望学生在具备坚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能置于更深厚的背景下加以融会贯通,让学生拥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

  他表示,复旦大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拥有人文关怀、全球化视野和批判眼光的人,在对自己专业知识有深入研究的同时,具有精细而有效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据悉,杨玉良此行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复旦名师团团长。复旦大学为了体现高校的社会责任感,推出“复旦名师中学校园行”活动,由100多位正教授组成的复旦名师团,将陆续前往全国各地中学作人文、社会和科普讲座,以推广通识教育理念,帮助广大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今天是这一系列的首场讲座的活动。

  杨玉良表示,自己非常关注这次活动。他认为,一流大学对社会的责任,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还应体现在对世界和民族未来的责任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人才培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