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贵仁部长在本次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 16:28   新浪教育

  2010年5月2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同志在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从形势和挑战、战略目标和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中国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袁贵仁同志首先指出,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契合当前全球范围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政府即将启动实施的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为关注的重要问题。他认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规模增长和提高质量双重任务的挑战和机遇。面向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将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更加关注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关注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改革,更加关注质量保障评估的制度建设,更加关注继续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双重任务的挑战和机遇

  袁贵仁同志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应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挑战、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和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许多国家政府都制定新的高等教育战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努力将短期经济刺激与对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结合起来,把科技和教育创新当作加快经济复苏的关键举措,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创新,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可以说以教育促创新,以创新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以和谐提升竞争力,正在成为各国应对危机的一个基本思路。

  袁贵仁同志强调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三大国家级战略,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不断作出部署。高等教育总规模从1998年的786万增加到2009年的2979万,毛入学率也从不到10%增加到24.2%。每年高校输送的毕业生从1999年不到百万,到2009年已经突破六百万。在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同时,我们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努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为进一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研究和开发的差距,全面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我们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重点大学建设步伐,构建和培育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造就高层次人才。高等教育取得重大进步,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决策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如果不能建立高质量的、有效率的和富有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就无法摆脱贫困,无法实现发展,就无法通过创新赢得未来。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提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离不开植根于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应用。大学在促进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必将会越来越大。当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现代化国家。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00美元,国内消费结构正在进入到发展型消费阶段,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旺盛,并体现出高质量、多样化和功能化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规模增长和提高质量的双重任务,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他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更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素质的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着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既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和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比较薄弱。创新人才评价和选拔制度还不尽合理。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还缺乏领军人物,这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部分高校学科体系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动力也不足。社会支持高等教育的水平和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都亟待提高。此外,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衔接还比较欠缺,公共教育资源系统设计和全面规划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些都促使我们深入反思全面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和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二、 中国高等教育将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

  袁贵仁同志指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008年中国政府做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决策,对到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主题、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进行新的全面部署。《规划纲要》提出,今后十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增加到3550万,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更好地满足适龄青年和社会其他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更为合理,教育教学质量更大提高,办学特色更加鲜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有更加显著的提升,努力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奠定更为坚实的人才基础。

  他强调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将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更加专注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专注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改革,更加专注质量保障评估的制度建设。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加注重科学精神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要鼓励高校自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积极推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要依法明确政府管理高等学校权责,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学校更好地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和国家人才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人才规划。即将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将与科技规划、人才规划一起形成科技、人才、教育相互协调,共同支撑现代化建设的新格局。我们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明确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集聚的作用,努力解决好人才培养供需的问题。要建立符合国情的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包括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潜质测评机制,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宏观政策引导。要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价机构合作,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的制度。要倡导高等学校参照社会用人需求信号改进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是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成长的终身学习机制。《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我们要继续强化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上的责任,提高政府投入在高校的比例,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政策,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我们将在继续加强一流大学和重点学校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地方高校的指导,加大对中西部高等学校支持力度,加快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责任。要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的制度体系,搭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成长“立交桥”。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工学交替制度,教师和企业科技人员相互兼职制度等。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终身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为逐渐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宏伟目标。

  三、继续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袁贵仁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高等教育过去发展靠改革开放,今后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把扩大教育改革开放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举措,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直到现在,我们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指导方针,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计达139万多人,近几年每年出国留学和回国服务人员数基本持平。与此同时,还有来自世界近200个国家(地区)的学生在中国高等学校学习,2009年超过23万人。全球各国学习汉语人数快速增加到4000万人,我们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创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注册学生近25万人。开放促进、加强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也促进、加强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

  他强调指出,今后,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步伐,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欢迎境内外知名大学和知名企业,到中国合作设立教育教学,科研究机构和项目,争取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大批中外合作项目。我们欢迎更多的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我们要扩大政府间的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我们还要推动中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对来华的留学生,将不断增加奖学金名额,特别是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

  袁贵仁同志最后以明代一位诗人高启的名句“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结束了今天的演讲。

  他满怀信心地指出,充满生机活力的各类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教育事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高水平大学是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中坚力量。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齐聚论坛,共计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共商合作发展大计,这将是一个相互启迪,多方受益的过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在激荡变化的时代,不会有一模一样、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各个大学之间既有很多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相信这次论坛对于与会代表的启迪,将不仅有利于谋划大学自身的美好远景,而且有利于促进大学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只要我们携手同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取得更大的成就。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让我们共赏名句,凝聚共识,务实合作,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推动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做出我们不懈的努力和积极贡献!

  袁贵仁同志的演讲由教育部副部长陈希主持。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