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课堂对外交流:台湾校外教育考察报告(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3日 13:46   新浪教育

台湾教育考察
台湾教育考察

  台湾校外教育考察交流情况报告

  吕文清 张萍

  2009年10月19日—28日,应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的邀请,随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组织的“大陆校外教育工作者赴台交流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校外教育访问考察。其成员包括:中央部委5人,宋庆龄基金会4人,北京校外机构15人,山东校外机构7人,广东、内蒙、新疆校外机构各1人,共计34人。交流团先后考察了桃园、台北、野柳、宜兰、花莲、台东、台南、埔里、集集、溪头、嘉义、台中,路过高雄、屏东、新竹等地,访问了板桥市新埔小学、台东县新生中学、东台小学、台湾大学、921自然教育园区、台中县儿童艺术馆、校外教育协会等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与十大杰出青年基金会、台东县教育处、南头县政府、“立法委”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考察交流团受到了所到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的诚挚欢迎和热情接待,先后安排深度座谈交流会8次,听课及于学生访谈5次。通过参观、考察、座谈、访问等形式对台湾的校外教育体制、环境、途径、方式和教学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台湾的社会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达到了参访的预期目标。

  一、社会人文风貌

  1、地理环境。台湾面积大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人。它东邻太平洋,面靠台湾海峡,北至东海,南抵巴士海峡,其周围有标识的大小岛屿共有14个,台湾岛的地貌是马鞍型,中高南北低。中南部地区位于大陆板块、印度板块及欧亚板块之间,是地震多发带。中部处于北回归线23.5度,台湾岛是一个亚热带地区,雨水充沛,山高林密,植被较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台湾的主要产业是农业、林业、渔业、果业、加工业及旅游业,没有十分突出的经济支柱产业。

  2、社会结构。台湾人主要由三个阶层组成:一是土著人,这部分人在台湾生长的历史较长,基本上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二是客家人,这部分人主要是从福建等沿海地区迁移来的人,其人数比例比较大;三是大陆人,主要是1949年国民党撤离大陆时到台湾去的人。台湾长期被占领,前有荷兰,后有日本。特别是日本从1895年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之后,直到1945年投降,在台湾整整统治了五十年,日本文化对台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至今在台湾日语比较通行,可以看到日本式的房屋建筑和日式商铺等文化痕迹。台湾的工业化程度很高,20世纪60年代末期,台湾已由农业经济转型为工业经济,90年代电子资讯业发达。

  3、文化基础。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复苏、传承和保护比较好。国民政府1945年入主台湾后,立即抵制日本文化的奴役,积极推广国文教育和普通话,同时注重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其中儒家文化继承的比较好。伴随着现代化进程,台湾在1968年推行国民义务教育,1989年的就学率超过了99%,在亚洲仅次于日本。2005年,台湾地区的大学录取率达到90%。

  二、教育总体状况

  1、教育体制。台湾的学校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幼稚教育、国民教育(国小、国中)、高级中等教育(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学校)、高等教育(专科、独立学院、大学、研究所)。其中国民教育属义务教育。在入学方式上,幼稚园是自由入学,国民教育是就近入学,其它为考试入学。学制上,国小为6年,国中为3年,高中为3年。除正规学校教育外,另有社会教育,主要包括:特殊教育、补习教育、成人教育及负责推动发展社会教育之博物馆、科学馆、图书馆、艺术馆及社会教育馆、文化中心等社会教育机构。

  2、培养目标。其基础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群、美均衡发展之健全国民为宗旨。近几年,为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围绕如何提升教育品质、落实开放教育的观念,更新课程,统整五育均衡,全人发展与终生学习等目标开展教育改革,“教育松绑”、“开放教育”、“人本教育”、“儿童中心”、“家长参与”、“乡土教材”等议题备受重视。如1989年国中课程标准修订委员会,以“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健全国民”为最高目标,提出课程修订的六项基本观念:一是未来化——应具前瞻导向;二是国际化——应具世界胸怀;三是统整化——应求周延有效;四是生活化——应符合生活需求;五是人性化——应以学生为中心;六是弹性化——应重师生自主。

  3、课程原则。台湾课程修订要坚持五项基本原则:一是民主性,避免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以及一元价值之坚持;二是适切性,课程内容应注意适切于“人”、“时”、“空”;三是连贯性,应使国小、国中、高中或每一年级间的课程能有良好的衔接;四是统整性:相关之科目尽量采用“合科课程”的形态设计,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之配合亦应注意;五是弹性化,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均应有弹性,并符合因地制宜之需求。在实施原则时显示三个特性:一是传统、现代与前瞻性兼顾;二是人文、社会与科技知能均衡发展;三是乡土、国家和世界意识并重。

  4、办学模式。台湾的办学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政府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教会出钱办和管理;一种是政府出钱建设,交由民间管理。目前,台湾有各种各样的大学200多所,高中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能考上大学。台湾重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政府投入比较大,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全部是免费教育,学生所需费用一律由政府承担。凡是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学校,学校所收的一切费用都全部交由政府统一调配使用。台湾的中小学都实行校长负责制,其责权利比较清晰和落实。高中教育是收费教育,其费用是根据学校的举办性质及其条件而定。

  5、教师资质。台湾的老师和大陆一样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一般学生从综合大学毕业后经教育专业培训和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后方能到学校应聘。一旦受聘,只要不犯大的错误,被解聘的可能性不大,教师的职业是铁饭碗,工资水平也高于公务员,社会地位较高,他们非常珍惜这份职业。教师的学历较高,以新桥国小为例,硕士生约占20%,还有研究所四十学分(类似于大陆的研究生课程班) 。本科学历是基本门槛,见习一年能够站得住讲台的,才能成为正式教师。其管理类似于公务员,淡化专业职称,经验和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是加薪的主体依据,教师普遍敬业、乐群,专业水平较高。

  三、校外教育特点

  1、环境开放优质。台湾校外教育一个主要渠道是学校以课程教学的方式进行,纳入课表,各学科都要组织实践、体验教学。另一个渠道是社会资源是高度开放的,各类场馆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三是在社区乡镇层面,都有“神经末梢”,一般设有青少年活动场所,且活动设施齐备,如游泳池、健身馆、图书馆等,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娱乐。各级城市及乡镇,大都建有博物馆,一般都将本地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图文、影像或其它高科技手段表现出来,用以教育、启迪青年人。各种文化场馆也在假期主办多种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如1999年的“921大地震”将台中的光复高中震塌了,塑胶操场像波浪一样弓起来了。有关方面在这里建立了地震教育园区,“剪辑”部分地震残迹,“再现”地震气势,“勾勒”台湾地震历史,电脑模拟地震的科学原理,将灾难教育、地情教育、科学原理教学汇聚一体,向学生免费开放。

  2、学校社区融通。在台湾,社区和学校的融通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社区策动学校互动、融合与创造。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成立了志工队,由关心学校发展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家长与社会人士担任。他们或是维护学校门前的交通安全,或是在学校图书室为学生提供服务,或是在校园打扫卫生。学校的家长会会长是由那些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家长担任的。家长会成员每年总会向学校捐些款,并参加学校的重大活动。学校的教育事业影响了、吸引了社区,社区策动了、推进了真正有效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学校也没有失去其独立性和专业品质,没有受社区影响变得世俗和琐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