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教师节,媒体上与园丁相关的报道有不少。有欣喜亦有辛酸。欣喜都是一样的,而辛酸却各有各的不同。在河北蔚县宋家庄镇,有一位名叫郭省的代课教师,他非常优秀,但每一次代课教师“转正”都与他擦肩而过,如今这个“代”字他已背了整整20个年头了。问题出在哪?县领导的态度上。郭省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县领导认为给他转正有损当地教师队伍形象。
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形象的要求。再看郭省,县里的十大杰出青年,大小奖得了无数,能教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写字各门功课……说他优秀,名副其实。很优秀的郭省,因为是残疾人,转正与他无份,这是典型的歧视。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要求。你要想成为三军仪仗队的一名队员,就要看你的身高、体重、形象及是否帅气等;而你若想当模特,没有一副魔鬼身材也是白搭。这是职业特性决定的,“面子活”不讲面子不成。教师这个职业,内在素质很关键。好的老师,就是学生的精神座标。回想校园生活,留在记忆深处的老师不是他们的长相,有可能是在操场晕倒后,老师将自己揽在怀里,一勺一勺喂糖水;也有可能是老师每天下班后的半小时“小灶”,让自己功课上的短腿变长……这点点滴滴就是好老师的形象。郭省是好老师,尽管他每个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他爱孩子们,家长们亦爱他,有为他挑水的,有给他送菜的,这份浓情咋就不能让一些官员心地变得柔软?
郭省之际遇,是蔚县某些领导和官员错误命题之果。按照他们的逻辑,残疾人当教师有损形象,那么残疾人从事什么可以不有损形象呢?在他们眼里,恐怕写下不朽名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的霍金,也有损科学家队伍形象了。他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五六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十天。其实,这些人的伟大,就在于他们“非比寻常”。代课教师郭省20年没被转正,但他在学生和家长心中已修成“正果”,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他大写了“教师”这两个字,提升了教师形象。有意思的是,该县多位以“形象问题”卡郭省转正脖子的领导却失去了形象:因为贪腐等问题,有的自杀了,有的被双规了,此为绝妙讽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