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农村校长说“上人大查三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2日 10:35   城市快报

  继清华自主招生推出“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之后,近日人大公布的“圆梦计划”更是引人注目,特别是“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的要求,引发热议。昨日人大校方表示,这一政策不存在不公平对待贫困生的问题,主要是给最需要上大学的人一个机会。到底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否公平?能让农村寒门学子从中受益多少?

  查三代

  是否公平?

  人大回应:给最需要学生机会

  人民大学推出的“圆梦计划”,主要面向县及县以下地区的应届农村生源的高中毕业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对此,有人“拍砖”,认为这是对贫困生的不公平对待,“也不乏三代之内有大学生但仍然生活贫困的家庭,对这部分学生就很不公平。”

  针对争议焦点,人民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向前表示,“三代之内无大学生”主要是考虑到积极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贫困生、农村生源、偏远地区学生等这个群体,也是为了平衡人大本校生源比例。“限定在县及县以下地区高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条件不是不公平对待贫困生,是为了让最弱势和没有话语权的群体受益,给最需要上大学的学生一个机会。”

  静海县唐官屯镇大郝庄中学:高校长

  对穷孩子上名校有益

  “农村孩子想上大学不容易,想上名校就更难了。在我们这儿,只有高中考上一中的学生才有这种可能。”静海县唐官屯镇大郝庄中学位于静海县南部,是一所仅有不到200名学生的乡村初级中学。据该校的高校长介绍,该校每年有近130名学生考上高中,与周围5所初级中学比较,算是很不错的了。令高校长骄傲的是,该校每年都能有近10名学生考上县重点中学一中,再加上选择读民办校的和择校生,有将近30个学生在该县不错的高中读书,只有这些孩子才有机会冲击名牌大学。

  “我们镇的普通高中每年招生不到170名,但面向的是周围三个乡镇6所学校的600多名初中生,升学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听说清华、人大相继推出面向农村学生的优惠政策,高校长很高兴,他说:“这真是件大好事!”他粗略统计了一下,在大郝庄中学,至少50%的学生家三代以内没有大学生。“如果哪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一般也不会继续留在农村了。家里要是父辈、祖辈有大学生,肯定想方设法让孩子到镇上或大城市念书去。”

  “人民大学‘圆梦计划’设立了‘家中三代无大学生’的申请门槛,我觉得确实是在向农村学生倾斜,尤其对农村贫困学生上好大学是有帮助的。”高校长说,乡镇里“有本事”的人家早就离开了农村,留在农村的家境都很一般,在这样的家庭里,本科以上的高学历极其罕见。

  蓟县侯家营初级中学:绳校长

  无法带来根本改变

  无论是清华的“自强计划”还是人大的“圆梦计划”,蓟县侯家营初级中学绳校长认为,仅靠这一两所学校的一个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难的状况。“不可否认,这是个好政策,但农村学生考大学难,仅靠改变高考这一个环节无法根本转变,农村和城市孩子的差异,实际上从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了!”绳校长说,“就我们学校而言,学生所享有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与城里的学生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再加上在农村,有的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经济方面的困难也让一部分孩子选择了早就业。”

  据绳校长介绍,为了均衡农村学校生源,两三年前,蓟县一中就开始面向村里的初中学校采取“定向分配生”方式,根据每所初中校人数,给各个学校校长分配推荐入学名额,被推荐学生可降分录取。通过这一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初中升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绳校长表示,这一方式与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相似,让农村的学生多了一条进入好学校的途径,但想真正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难,还得从源头抓起,改变农村师资力量、教学环境,提升农村老师的文化水平。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百度推广

更多关于 农村 学生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