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川灾后中学被拆建豪宅:拆了中学 伤了善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2日 09:55   华商网-华商报微博

  5月18日,香港贸易发展局支援四川重建小组组长麦齐光证实,由港府拨款和教育界募捐共400万港币,在四川绵阳重建的绵阳紫荆民族中学,遭到绵阳方面拆毁,拆迁后的地方将建造一个豪华式商住综合工程。目前,香港政府正考虑向四川当地追索有关拨款。

  即便抛开香港援建这一要素,换做其他任何一所学校,在建成仅一年多的情况下,就变身为商业地产项目,都是足够让人惊诧的。尽管绵阳方面迅速回应,称紫荆民族中学拆迁的原因是校舍狭小,公共设施缺乏,而且并不是一拆了之,要将其迁建为占地更广、设施更齐全的新校园。但公众对此回应似乎并不领情,责难声依然此起彼伏。

  客观来说,绵阳方面的解释,并非完全站不住脚,但公众为何还是不依不饶?不得不说,这种不依不饶更多指向的是一个更为重大的问题——灾后重建中善款能否得到善用的问题。即便绵阳方面的解释反映了现实情况,但至少也说明,其当初在震后重建的时候,考虑欠妥。毕竟,紫荆民族中学占地狭小,与绵阳师范学院西校区共用操场等设施的情况,是一直都存在的。也就是说,当初在接受香港援建的时候,就应该将这些客观不利因素考虑进去,或直接进行迁建,或原地扩容,而不应仓促重建。

  何况,此次紫荆民族中学与毗邻的绵阳师范学院被拆迁之后,将被一个堪称豪奢的大型商业项目取代。在举国尽知的“地产经济”驱动模式下,一个因慈善爱心才得以重建的校园,其拆迁的命运是否源于地方政府受到了经济利益的驱动,并做出这样明显可以招引质疑的选择?这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绵阳相关方面的回应中,无任何涉及,甚至有一些刻意回避的意味。

  除却这些显而易见的疑点,绵阳作为昔日的灾区,在如何处理与公益有关的问题上,在程序方面显得颇为粗陋。虽然绵阳方面一再强调,已就迁建问题,和香港方面做了充分沟通,但由香港发展局的发难不难看出,沟通其实并不充分,否则就不会出现香港方面的“追索”表态。于是,公众难免生出集体的担忧——香港方面的援建项目都能如此糟蹋,那我的捐款又如何?而且,在与这几年震后重建频频爆出的各种“丑闻”相联系之后,这种担忧将会更为浓重。

  就某种意义上而言,有关绵阳紫荆中学的是是非非,其实也是地震的次生灾害,也是灾后重建必须要迈过的坎儿。地震的时候,类似“震出一个新中国”这样的话常常被提及,抛却这种“豪言壮语”背后的悲怆,如何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答案不在别处,就在诸如紫荆民族中学这些个别项目的重建,以及其后的命运中。只有将重建的每一个项目都考虑周全,只有尊重每一分善款、每一位捐款人,我们才能不辜负那样巨大的苦难,和那些沉默的逝者。

  所以,在公众的责难及香港方面的追索面前,绵阳方面就不能简单止于一纸回应。此时,最好的做法无疑是,在详细解释求得谅解的同时,还应躬身致歉,为捐建学校的迅速被拆而真诚致歉。不管有多少个拆掉的理由,但此时此刻,几百万的善款化为瓦砾却是不争的事实。(作者:曹旭刚)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灾后 重建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