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校游”到底谁影响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0日 10:50   天津网-城市快报

  进入暑假,以北京大学(微博)、清华大学(微博)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高校又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他们中大多是家长(微博)带着孩子,试图让子女提前感受“象牙塔”生活。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量参观者涌入,让校内师生不堪其扰。而不少参观者因为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大呼“高校游已变了味”。

  【现象】 高校游仍热度不减

  8月初的一天,北大东南门外,两名保安扯着嗓子高喊:“入校参观者请走右侧通道,请出示证件。”一米多宽的入校通道,被近一人高的不锈钢护栏隔成两列,游客们排成队手拿证件等待进校参观。

  往北几百米的北大东北门是团队游客的入校口,挥着小旗的导游正带领着一群游客进入北大。博雅塔下,游客们三五成群合影留念,之后随着导游的指引,匆匆往西校门走。“我们想带孩子去北大的图书馆和教室看看。”一位女游客提出要求。导游不耐烦地答道:“现在是暑假,都关了,看不了。”

  不远处的清华大学西门,热闹程度一点不亚于北大,众多游客在门口合影。在二校门、水木清华、近春园等地,到处是参观的游客,一度堵塞了交通。

  记者从北大保卫部获悉,暑假开始后,学校每日登记入校的散客有2000人左右,团队每天预约放行3000多人,达数十个团体。为加强保安力量,学校专门给放行零散游客的东南门加了4个保安员。此外,清华每天的参观者超过1万人。

  【质疑】 高校该不该向游人开放

  正在北大参观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想带女儿去北大教室里坐一坐,听听大师的课,或者在图书馆里待一会儿,让孩子感受一下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学习的,这对她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但进图书馆和教室都需要有北大学生证,他们最后只能在门前拍张照片。

  小蒋是清华大学学生服务总队的一名队员,今年暑假他留在学校参加勤工助学,成为清华大学义务讲解点的一名讲解员。每天从8时30分到17时30分,讲解点都有学生为游客提供免费义务讲解。

  小蒋说:“到底应不应该开放学校对外参观,我们也觉得很矛盾。”在他看来,大学应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来参观,甚至听课、访学,以体现大学博大、兼容并包的精神。但这两年,小蒋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观点在受到冲击,去校内食堂吃饭时常常没位子,许多参观者在吃饭;校园里,旅行团里的小朋友到处跑,自行车都不敢快骑;更让人不快的是,还有游客在自习教室外吹口哨,对着学生拍照。但他坚持认为,大学应该开放,不过需要引导。

  现在,清华大学向入校的参观者推荐一些既能领略清华风情,又不干扰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参观线路,是个不错的尝试。

  【微评论】 高校游该如何加强管理

  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开设了暑期小学期和各种夏令营,吸引了各地一些高中生、大学生报名。不少人提出,高校是否可以用一些类似暑期课程或者夏令营的形式吸引参观者,既规范了他们的参观行为,又能让他们学到知识。

  针对这种观点,教育学博士侯正方认为,高校参观游览需要建立引导机制,但这种引导不是盲目引入市场开发行为,那样极易滋生教育腐败,非常危险,因为相关的费用极容易进入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小金库”,这种开放带来的结果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教育腐败,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表示,我国大学要走到没有围墙的全开放、全融入社区的状态,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教育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改革推进。而现阶段,处理好校园开放的矛盾,则需调整大学的内部管理决策机制,打破什么都是行政领导说了算的封闭决策机制和学校管理方式,建立将师生与社会公众意见纳入决策程序的开放决策机制和管理方式。这是比打破“有形围墙”更重要的“无形的开放”,或者说是形成全面开放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这种无形开放,纵使大学打破围墙,也不可能有大学的开放精神。

  据新华社电(除署名外)

  【网友】

  风行十年的高校游只是“噱头”

  高校游兴起于上世纪末,于2002年后出现井喷之势。

  据统计,近几年来,到高等院校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名牌大学旅游的人数,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在高校游中,最火热的当属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每年暑假,都有来自各地的大量游客涌入这两所学校。复旦大学(微博)、浙江大学(微博)等也是高校游的重点。在天津,自从2010年天津大学(微博)把每个月末的周六、日作为校园开放日以来,高校游在天津也开始火热,南开大学(微博)、天津大学两所著名院校均成为高校游的主力。

  游客多、线路简单、形式单一等是如今高校游火爆背后的现状。比如高校游的线路,基本上都是在校园内驻留一两个小时,游览也只限于校园的风景区,这让很多游客感到意犹未尽。

  高校游到底能游出什么,是否能达到游高校的目的?网友对此的见解也由之前的热衷变为理性的思考。有人反对将高校游作为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办法。网友“岁月如歌”说:“我很纳闷,难道参观一天北大、清华,孩子就能考上名校、改变命运吗?他们又能汲取多少名校的精神?如此名校游,原本就是一个噱头。”同时,对于一些学校对游客提出的游览区域限制的问题,也引起网友的争辩:“高校既然选择了开放,那就应该彻底地开放,让公众去体验和感受原汁原味的大学,老师怎么上课,学生怎样学习和生活。如果处处设限,那我们去名校看什么?这样根本无法让游客真切感受到名校的氛围。”本报记者 苏莉鹏 插图 赵春青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 新闻军方参与搜捕在多地抢劫杀人嫌犯周克华
  • 体育奥运-邹市明摘中国38金 男足巴西丢金
  • 娱乐台湾艳照门起底:揭秘富少李宗瑞情史
  • 财经湖南湖北或试点房产税 以市场价为基准
  • 科技女子怀抱小孩树下打手机遭雷击身亡
  • 博客刘翔身价会一落千丈吗 莫斯科物价的变化
  • 读书虎父有犬子:各国领导人不成器子女(图)
  • 教育北大女生为换专业退学重考失利受打击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薯片奶茶等包装含荧光剂 查餐具安全性
  • 女性绝望主妇早秋潮搭 karl大帝的时尚宠猫
  • 尚品最受欢迎的退休养老地 粉红男士穿搭指南
  • 星座周刊下周晦暗不明 12星座男为啥劈腿
  • 收藏杜康对茅台10大质疑 梦露生前最后写真
  • 更多关于 高校游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