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贫困生压力素描:上台感恩像揭旧伤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10日 10:52   天津网-每日新报

  上周,因杀害同班同学畏罪潜逃的西安某高校大三学生张华富被从上海押解回西安。这位来自大山深处的贫困大学生,因家境贫困产生了强烈心理落差,无法融入同学当中,在与同学发生口角后,走向生命的另一个极端。贫困大学生情绪杀人惨案,再次把贫困生面临的压力摆在了大众眼前。采访中,不少贫困大学生也向记者直言:贫困这枚“标签”很刺眼,令他们常常丧失信心。

  为了给贫困生们解决学习生活费用,不少高校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除了借助“绿色通道”申请助学贷款、减免部分学杂费,很多高校还会举行面向贫困生的助学活动。形式上,有的是晚会,有的是事迹报告会,无一例外的是,贫困生们要在活动上露面,有时候还要发言。

  开学上大四的刘敏(化名)家境不好,但成绩非常突出,大一就被学校评选为助学活动的候选人,3年来她参加了大大小小不下10次活动。今年年初,刘敏又被通知要参加一次更大型的助学活动,要求准备一份10多分钟的发言稿,着重谈谈她遇到的种种困难。出乎意料的是,刘敏婉言谢绝了学校的美意。为了这事,宿舍小姐妹都说她傻,毕竟这次助学金突破了3000元,着实能为她解决下一年的学费。“我们都理解这是学校的好心,只是我们不希望自己总被别人戴上有色眼镜看。”刘敏语气里透着疲惫,她向记者直言,每次在台上说起自己的家境,如同揭开旧伤疤,“心里挺复杂的,一方面是感恩,一方面又特别难受、尴尬。有一次我在后台听见两个同学闲聊,一人说刚才贫困生发言都没流泪,另一人说她们宿舍的贫困生竟然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语气里净是惊奇。虽然说贫困生自立自强的例子能感动很多人,但我不想总靠这些博得别人的同情,而是希望凭真才实学。”

  记者发现,贫困生的这个标签造成的心理压力,在贫困大学生中并不少见。两年前,贫困生小林(化名)一入学就要求登记家庭最低收入金额并进行公示。“那种感觉就像是要参加淘汰赛,比谁更惨。”小林下了很大的决心,硬着头皮走上台开始了自己在大学的第一次“公开演讲”,没想到这却让小林的大学生活变得很“难堪”。“总感觉班上同学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被别人戴有色眼镜看的感觉,开始渗透在各个方面。宿舍聚会,舍友都抢着付账,虽说同学们是关心自己,但时间久了,小林总感觉欠着别人什么。慢慢的有聚餐这样的集体活动,小林开始以各种借口逃避了。到后来,看着身边的同学在社团、班里都玩的风生水起的,小林感觉自己更加另类了。“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教室会安静下来,同学们都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小林的成绩也迅速下降,“我对未来也没抱什么希望了!”小林将QQ签名改成这样。

  用刘敏的话说,高校举办助学活动的出发点很好,但有时没有考虑到是否会给贫困生带来心理压力。

  现状

  校园里的“低人一等”愈演愈烈

  采访中贫困生们告诉记者,由于校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条看得见的“经济鸿沟”,也让他们的距离无法靠近。

  今年大四的张伟(化名)说,从农村老家刚来学校就傻眼了:只有自己穿着布鞋,身边同学穿的都是运动鞋。“没有谁能坦言自己毫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宿舍同学们的比较显而易见。高消费,追潮流,一个宿舍有人拿着Iphone,就有人连手机都买不起。特别是当你有了想法,条件又不允许时,这种煎熬最难熬。”张伟告诉记者,都说女孩子爱攀比、爱花钱,其实男生何尝不是。“看见室友穿着名牌衣服耍酷,谈论着时尚话题,我知道自己没法加入其中,只能抱着课本去上自习。”

  张伟说,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时只是他太在意别人的目光,面对压力贫困生首先要历练一颗坚强的心脏。   

  与张伟相比,贫困生小雯(化名)的生活却过得格外“潇洒”。因为在同学们眼里,小雯不像贫困生,更像“富二代”。刚上大学时,小雯便告诉身边同学自己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同学们都很羡慕。小雯也因此交到了很多“朋友”。但好景不长,家里给的生活费毕竟有限,小雯很快就花完了,看着身边的同学买着自己喜欢的名牌、下馆子,小雯心里很不是滋味。等到学校要再次评选助学金,小雯这才哭着告诉同学实情,小雯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一等助学金。“可没过不久小雯又开始大手大脚了,请客买衣服,这让我们挺生气的。后来小雯总说没有钱,今天和这个借200元,明天和那个借500元,到后来我们都不敢借给她了。现在每次聚会,小雯还要装大款抢着付钱,但我们已经和她疏远了。”小雯身边同学抱怨说。

  怕丢面子 选择“隐形贫困”

  小雷(化名)是个典型的贫困生:来自甘肃农村,一家人仅靠几亩薄田的收入维持生活,连他上大学的学费都是从亲戚家东拼西凑借来的。 按理说,以小雷的家境,申请学校的助学贷款或者困难生活补助不成问题,但是强烈的自尊心却让小雷做出了另一种选择——他隐瞒了自己的窘境,开学后暗地里找了一份家教艰辛度日。即使后来小雷凭借优秀的成绩先后获取了两份奖学金,但他每天的生活费用仍不足10元。与小雷类似,计算机系学生小方(化名)来自革命老区,家有务农的父母和常年瘫痪在床的奶奶。但长久以来,即使面对同班同学,小方也守口如瓶。 

  记者发现,“隐形贫困”的学生群体在高校中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天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表示,一些贫困学生之所以不愿意透露自己家庭困难的情况,并不是不需要资助,而是不愿承受因接受资助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他认为,政府和学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对于那些不愿意声张的“隐形”贫困生,学校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些棘手。  

  “如果贫困生刻意隐瞒自己生活状况的话,老师也没有办法。这些贫困学生甚至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接受资助。遇到这种情况,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相关部门,都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一位高校辅导员这样说。

  贫困生出镜

  高兴:我从来不把困难当回事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2008级学生,多次获得国家、校级奖学金。来自偏远的农村家庭的他乐观坚强,从事各种兼职,四年来没有要过家里一分钱,还担负了妹妹大学期间的所有生活费,经济负担之下,他还将攒下的生活费捐助给地震灾区的灾民。

  高兴的名字起得有学问,仿佛他从来不把困难当回事,每天都是乐乐呵呵,让人没有距离感。“看见我你就高兴。”

  “一个贫困生,我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高兴说,从心理上要打胜仗,努力做一个强者。“当年我以全系第一的高考(微博)成绩考入天津师范大学音乐学系,但由于在钢琴和视唱练耳方面基础薄弱,尝到了刻骨铭心的失败的滋味。”当有同学嘲笑我来自农村,我可以平衡自己的心态,可学习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要和自己“较劲”,比如心理暗示:“当同学们都在和异性朋友约会的时候,我在琴房和钢琴约会,在自习室和书本约会。”

  高兴做了四年的班长,也许有人奇怪他是怎么镇住班里同学的。“同学和老师都说我有一点‘横’,干什么事情都挺冲,其实我一开始也有点心虚,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充大头’,后来慢慢发现,只有自己先主动走进别人,才有‘好人缘’。”

  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高兴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增加了自信心,当他遇到挫折时不再害怕,“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这句话一直写在高兴的日记本上。

  为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高兴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多挣钱,留下自己的生活费后,剩下的就给妹妹寄过去。凭着一股子冲劲,从大一下学期,他开始在校外从事各种兼职,做过家教和商店卖场促销员,做过安检员和建筑工人,发过传单,送过外卖,在快餐店端过盘子。大学四年里,高兴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负担了妹妹大学期间的部分生活费。“我可以养活我自己!”

  纪洪雨:羡慕归羡慕 绝不效仿高消费

  天津商业大学2011级毕业生,现工作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总务科。在校期间,担任多项学生工作,获得校级市级各类奖励30余次。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说起纪洪雨,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辅导员都知道,全学院典型的贫困生,母亲光每年医药费就要上万元。父亲下岗,且患有胆结石,收入微薄。但另一方面,全学院的师生又都跷起大拇指,“他真懂事!”

  刚刚步入大学,看着身边同学穿着名牌、下馆子,纪洪雨有些自卑。每月400块钱的生活费让他在很多时候捉襟见肘,“早餐和午饭都是一起解决的!”

  最让纪洪雨记忆深刻的莫过于评选助学金。所有想要得到助学金的同学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演讲,由同学们投票选出。这让这个大男孩左右为难。“我一想到负债累累的家,还是走上了讲台,拿到一等助学金。我挺担心别人怎么看我,但后来想明白了,困难是现实的,重要的是努力改变自己,让别人刮目相看。”

  抱着这样的决心,他开始参加各种丰富的社团生活,并且担任重要角色。但是时间久了,聚餐又变成了纪洪雨头疼的事,每次聚餐都要花费自己将近一周的生活费。“谈工作的聚餐积极参加,和工作没关系的则能省则省。我也羡慕那些条件不错的同学,但我不会去效仿。身边有很多贫困生禁不住诱惑,总是会去效仿有钱的同学盲目消费。”

  记者手记

  身份接纳应为贫困大学生入学第一课

  扶贫济困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当贫困者为了得到救助不得不被贴上“贫困”标签时,扶贫济困也就成了“选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现实中不少高校在处理贫困生事务时,往往存在这样的倾向:更多考虑到的是贫困生的物质困难,而对贫困生的心理援助方面还有待提高。即便是在物质援助上,也缺乏“人性化”措施。

  采访中,记者发现本市高校正在改变助学方式:南大推出“特殊迎新”,各院系辅导员给贫困生拨打“学前真情电话”,从心理上和物质上双方面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天津师大在贫困生中以成长小组的形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天津外院为困难新生预留数百个勤工助学岗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冬季向学生送棉衣时,选择不同款式、不同颜色,避免“撞衫”被贴上贫困生的标签;天津商大不仅为贫困新生准备生活用品、亲情电话卡、爱心公交卡以及现金补助,还创建了“博爱超市”,贫困生可免费领取相关生活用品。

  但针对于越来越多的“隐形贫困”现象,高校工作仍是任重道远。对高校而言,在举办助学活动中应尽可能的保护贫困生隐私,防止因过度“曝光”给贫困生带来心理伤害。比较成熟的经验来自于中科大(微博)近几年开始实行“隐形资助”。“隐形资助”即通过“校园一卡通”对每个学生的就餐情况进行监控,如有学生在校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系统就会自动显示,无须学生申请,其就餐卡中就会多出一笔补助。另一方面,贫困生不能自怨自艾,树立信心,把接纳自己作为入学第一课。

  本组撰文 新报记者 刘德胜 实习生 赵荣昌 李瑞雪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 新闻薄谷开来涉嫌故意杀人案庭审纪实
  • 体育奥运-中国链球遭改判丢牌 申诉被驳回
  • 娱乐北漂美女歌手付丽被快递员猥亵杀害(图)
  • 财经湖南湖北或试点房产税 以市场价为基准
  • 科技女子怀抱小孩树下打手机遭雷击身亡
  • 博客韩国人不喜欢的国家 老外救跌倒老人羞谁
  • 读书林彪叛逃牵连了哪些高级将领(组图)
  • 教育北大女生为换专业退学重考失利受打击
  • 育儿两款日本奶粉在港被查碘量低 微博关注
  • 健康薯片奶茶等包装含荧光剂 查餐具安全性
  • 女性凯特最佳着装LOOK 明星老少撞衫大PK
  • 尚品怦然心动的天堂岛屿 七夕与香槟艳遇
  • 星座周刊下周晦暗不明 12星座男为啥劈腿
  • 收藏第一套人民币全版值600万 一角纸币暴涨
  • 更多关于 贫困生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