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邓军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31日 16:49   新浪教育微博

  在俄语界,流传着 “天下俄语半是黑”的说法,尽显出黑龙江大学(微博)在俄语教学方面占据的突出优势。黑大人都知道,这喜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俄语学院孜孜不倦的坚持,更离不开俄语学院院长邓军教授无私的奉献。

  邓军,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院长,中俄两国政府设立在中国的俄语中心主任;兼任中俄合作教育分委员会中方专家,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俄语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留俄分会会长,黑龙江省翻译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俄语语言学及修辞学、教学法理论的研究和俄语教学工作。从教三十余年,邓军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归侨侨眷,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教书育人积极分子标兵,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她负责的“俄语实践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她带领的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03年,荣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9年,被授予“普京奖”,以奖励其在中国普及俄语教学作出的突出贡献;2011年,世界俄语教师联合会授予她“普希金”奖章。

  扎根一线:问心无悔、甘做默默领路人

  邓军1982年留校任教,1995年开始指导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先后讲授俄语实践、听力、阅读、写作、口语,俄语篇章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等10余门本、硕、博各层次的专业课程,编写教材20余部,送走了20多届毕业班2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及300余名研究生,30年来授课学时总计10万余学时……很难想象,作为黑龙江大学俄语学科的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在科研任务和各项工作都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邓军怎样完成了这让人吃惊的教学工作量,又是如何把仿佛初历般新鲜的热情与力量注入到自己的每一堂课中!

  作为教师,邓军历来主张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她常说“教育事业中,学生是整个世界。教师的幸福应该来自于每一堂课,来自于把知识的种子播撒进年轻心灵的劳动,来自于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分享和成长。”邓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走进她的课堂,轻松、愉快是第一感觉。没有枯燥的说教和刻意的灌输,但仿佛是天赋的神奇魔力,她总有办法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中学会知识、记牢知识。崇拜她的学生们把这归结为邓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可每每静下心来回味课堂上的点滴细节,就不得不为老师渊博的知识所震撼,为每一次用心良苦的循循善诱所感动。一位学生这样感叹:“邓老师的课润物无声却回味无穷,只有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境界,才能有这样的教学效果!”

  邓军说,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学识,更要有爱、有热情、有奉献的精神。对邓军来说,30年的教龄已融为她生命年轮的一部分,她将生命中最温暖的柔情送给了学生,将最诚挚的真情留给了学术,将最热烈的激情献给了教育。1997年至2003年,在担任黑大俄语系主任和俄语学院院长期间,邓军每天只睡5个小时。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她的血压一度高达220,为了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血管破裂,连常规的点滴都不能进行,医生警告她“不能再这么拼命了!”2003年4月,由于健康原因,邓军辞去了所有的行政职务,但仍坚守在自己钟情的讲台——“如果有可能,我希望站在这里,直到生命的终点”,这是邓军的夙愿,是她践行了一辈子的誓言。一次她给本科高年级上精读课,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心跳加快,头发和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透了,但她双手紧紧地把住黑板,心里叨念着“教师不能离开讲台”,硬是坚持着上完两节课。

  至今,年逾花甲的邓军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同时给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学生上课。放眼全国高校,本科生一入学就由国家级名师亲自授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难怪很多一年级学生在日历上用红笔圈出有邓老师课的那一天……

  曾有记者问邓军,如何几十年如一日保持教学激情,她说:“是俄语系老一辈教师的耳濡目染、传帮带和学生们的信任,让我在教学一线乐此不疲。”邓军善于把热点问题融入课堂,她教给学生知识,同时也教会他们思考,引导他们了解国情、认知社会,告诫他们踏实做人,勇于承担……于是,有了62岁的老教授与“80后、90后”学生用俄语讨论“啃老族”、“月光族”、“裸婚”等社会热点问题。一提到课堂,邓军的脸上笑出了一朵花,“教师要保持年轻的心,要对一切新知识、新观点有敏锐的触角,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

  理想坚定:以身作则、永葆先锋

  邓军的父亲曾任秋林公司第一任中方总经理,是1938年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母亲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南斯拉夫人。特殊的成长经历,特别是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塑造了邓军坚毅的个性,更让她明白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1988年邓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形容那是一种灵魂找到家、思想和行动有了方向的感觉。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学术上刻苦钻研、成绩卓著,教学上精益求精、大胆创新,工作上任劳任怨、勇于奉献的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一切源自她在政治上的坚定执着,严于律己。她不止一次说:“我虽然是专家、是教授,但我首先是一名中共党员。”时刻以党员身份作为自己第一身份的邓军,带头参加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自觉把改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努力融入到教学和科研的每一次实践中。

  邓军不但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也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在党组织生活会上她多次讲到,“理想就是旗帜,理想就是方向,理想是前进的动力”;她呼吁全院党员干部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学习和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她主动深入基层,被教工和学生誉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俄语学院曾有一名女生沉迷于法轮功,邓军得知后,多次找她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她逐渐认识到邪教组织的虚伪性和危害性,并最终做到了与法轮功组织彻底决裂。毕业前,这位同学找到了邓老师,把自己顺利就业的好消息与老师分享。她眼里噙着泪握着邓军的手,“老师,感谢您挽救了我,感谢您在我生命最迷惘的时候拉我一把!”

  倾情育人:她的名字是邓姐姐,邓妈妈,邓奶奶

  1982年邓军留校任教,至今已有30年。从青丝到白发,邓军始终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她说,是校园的圣洁、学子的纯净,让她从未因岁月匆匆而惶恐,反而愈发踏实,懂得了奉献的美好与可贵。30年,学生们对邓军的称呼,从姐姐变成了妈妈,懵懂的一年级学生们,动情时会娇嗔地叫她邓奶奶。称呼变了,但家人般的温暖和亲情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改变。聚会时,88级俄语班的同学最津津乐道的情景是当年去老师家蹭饭。“只要经过那幢楼,我的眼睛总是好像卫星定位一样,一下子就能看到邓老师的窗口,她家的灯光似乎都格外温暖明亮……当然了,老师家的饭菜也格外好吃。”“一到假日,我们就到邓老师家打牙祭,常常人才走到一楼,就能听见她开门的声音和爽朗的笑声。”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名已经毕业的女生要出嫁了。年轻人家境贫寒,加上女孩子的身材比较特殊,在商店根本买不到合适的衣服。于是,热心肠的邓军亲自挑选衣料,踩着缝纫机一针一线为她缝制了礼服。婚礼当天,新娘子湖蓝色的套装是那么的美丽、端庄,她骄傲地对每一位来宾说,“这是妈妈为我做的!”时至今日,当年的新娘已成长为事业有成的外交官,但衣柜里永远珍藏的是妈妈做的礼服,每个针脚都是爱,点点滴滴总关情!

  2007年母亲节前夕,邓军任课班级的学生自发举办了一个答谢宴。当她被“骗”到饭店包房时,所有学生同时起立,齐声喊“祝邓妈妈母亲节快乐!”毫无思想准备的邓军被深深感动了……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邓军偷偷把帐结了,事后同学们说:“不是儿女们请妈妈,而变成妈妈请儿女了”。

  心怀大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邓军与黑大的情缘,是时光堆积出的温暖和感动;邓军与俄语的故事,延绵着一辈子的奉献与追求。几十年岁月流逝中,邓军,黑大,俄语,已是密不可分。

  2011年,校园网上的一则任职文件让黑大人为之振奋——已过花甲之年的邓军,再一次担任起俄语学院院长的职务。了解邓老师的人都知道,年轻时在无轨电车上卖票,把她的腿冻坏了,几十年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兢兢业业奉献,把她的身体累坏了……多少年来,邓老师蹒跚着在校园里行走的身影和她永远充满阳光的慈祥笑脸一样,成为黑大人心中的牵挂与崇敬。而当时的俄语学院,发展情况同样牵动人心。2011年,原学院院长已调离一年多,学院各项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均受到了影响。俄语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黑龙江大学的龙头学科,俄语学科的发展不仅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单是“以俄语起源”的红色历史,就早以在一辈辈黑大人心中埋下俄语情怀的种子。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党的事业和学校建设需要的时候,邓军临危受命,勇挑重担,使一度人心涣散的俄语学院重新焕发了生气与斗志。当年的老搭档听说她再任院长,跑到她家里,第一句话就是劈头盖脸的追问:“你这样的身体状况,你是不要命了么?”邓军的回答让老战友默然,继而热泪盈眶,“命可以不要,但俄语学院事业不能不要。”正是邓军的担当,给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吃了一颗“定心丸”,打了一针“强心剂”。

  放眼国际:为中俄友谊搭建桥梁、铺路指航

  岁月如梭,真情永恒。中俄两国山水依,心相连。“中俄永远是朋友。”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如是说。作为一名工作在中国的俄语教学工作者,邓军在做好本职的同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参与俄语普及和中俄友好、对俄经贸洽谈等工作。

  上世纪80年代,为了在广播电台做俄语讲座,她把4个月大的儿子抱给邻居照看,大冬天一路小跑地赶到电台直播间,呢子大衣里的衬衣常常被汗水浸透;为了满足听众的要求,邓军还多次赴沈阳、大连与听众见面;为了使国内导演和演员观摩和学习前苏联的电影,邓军利用假期去长春电影制片厂,每次都要翻译七八部影片。如果自己参与的中俄经贸谈判陷入僵局,邓军总是在休息时主动与双方沟通、综合协调,争取促成合作。在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谈判中,她被称为“不要提成的翻译”。

  作为黑龙江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邓军多次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每每此时,她都不忘记传播中国文化和龙江文化,强调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她的家中接待了不少外国代表团,其中不乏著名学者、翻译家、艺术家、政治家等,她不仅为外国朋友介绍中国俄语学习与研究的状况,还介绍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国情、黑龙江的文学艺术和风土人情。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创立后,她一有时间就认真收看,经常向其提出合理化建议。她利用各种渠道,在与俄罗斯使领馆的工作人员接触时,与外国朋友、外国同行交往时,向他们阐释一些概念,解释一些现象,使他们对中国更加了解,产生更多的好感。2011年5月,在第十二届世界俄语大会上,为表彰邓军在研究、推广俄语和俄罗斯文化,包括俄罗斯文学、艺术和有关的艺术种类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世界俄语教师联合会主席维尔比茨卡娅为她颁发了“普希金”奖章,该奖章由俄罗斯文化部设立,是国际俄语研究推广领域的最高荣誉。

  多年来,邓军不辞辛劳地为中俄两国友谊塔桥铺路,但她总是乐在其中,“能让俄语的教学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贡献”才是邓军心里最真实的渴望。

  德高望重:与中俄总理的两次握手、两面情缘

  2009年10月13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内灯火辉煌,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俄语年”闭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邓军作为在中国普及俄语作出突出贡献的六位学者之一,接受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联合颁发的“普京奖”。

  回忆当时的情景,邓军如数家珍——“握手时,普京说‘感谢你为俄语教育所作的贡献’。”而最让邓军难忘的是见到了温总理。她说:“看到温总理时,我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总理好,总理多保重!”其实,这已是邓军第二次见到温家宝总理。早在2003年的9月,作为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邓军在北京得到了温总理的接见。“那一年,教育部为表彰长期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评选了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我荣幸地获此殊荣。”说到这里,邓军激动地笑了,“我们提前几天就进京等待大会的召开。但我真的没有料到,温总理会在百忙之中接见我们,并为教学名师颁奖,这是给予一线教师的无尚殊荣和鼓励!”“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好,给学校和学生多留点儿东西”,邓军深情地说,“虽然普京奖章上刻的是邓军的名字,但这是对整个黑大俄语的褒奖。”

  风雨砥砺,山水歌行。三十年的教学生涯是邓军一生中最绚烂的辉煌。2011年,她作为教师代表在黑大校庆70年的庆典上发言。短短三分钟的发言数次被掌声打断,台下的人们,无论年已耄耋的校友,还是风华正茂的学子,无不热泪盈眶,激情澎湃。一位学生现场更新了微博:“她的步态、她的眼神、甚至她的举手投足间都是爱——对学校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也许那一代人的情怀不能复制,但那一刻的感动却是鼓舞我一辈子踏实做事、用心做人的动力。”这就是邓军,一位质朴的园丁,一根无私的红烛。献身教坛育桃李,呕心沥血报国情,春风不言勤作苦,收获何须问秋风。她把一切献给了教育事业,她的一切都在诠释着育人的真谛!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 新闻深圳航空1架航班收到威胁信息备降武汉
  • 体育欧冠抽签-皇马曼城多特死亡之组
  • 娱乐黄贯中24日申请注册 在孩子出世前娶朱茵
  • 财经广药指加多宝员工持刀故意伤人 各执一词
  • 科技iPhone 5运营商或难有高额补贴
  • 博客南航乘务长:CZ3874空姐挨打事件(图)
  • 读书惊悚的湘西赶尸真相 日女追星梦沦为性奴
  • 教育洋大学组团来中国抢生源 高考成绩成门票
  • 育儿数十万婴儿信息遭泄露 取消奥数更拼爹?
  • 健康排毒减肥品让肠子变黑 甲状腺结节癌变吗
  • 女性极简VS复古 时尚大牌秋冬手袋风格PK
  • 尚品蝙蝠侠的新庄园 奢玩非洲野性大陆
  • 星座12星座闷骚男 测试爱情被打折了吗
  • 收藏翡翠价值判断标准 被损毁耶稣壁画引围观
  •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