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霞,女,彝族,28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大坪子乡中心校小学高级教师。一个年仅28岁的朝气蓬勃的彝族女孩、一个在大山深处从教9年的最普通的女教师,她为民族教育长期坚守、不图享乐的奉献精神,勤学善思、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和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诠释了一个普通教师永恒的师德魅力,被国内网友誉为“山村最美女教师”。
艰难的决择,只因对孩子的那份挚爱
2002年,18岁的马剑霞从四川省彝文学校毕业,次年参加县里招聘考试,录取为小学教师,分配到大坪子乡中心校任教。
这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乡。这里,山峦叠嶂,几乎与世隔绝;这里,环境险恶,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第一次去报到,马剑霞在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上攀援了4个多小时。俯首看,悬崖下是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抬头望,高耸入云的大山看着都眼晕。邂逅的同路村民告诉她:“你要格外小心,手要攀紧,脚要踏稳,眼睛要注意山上的飞石。这一路曾多次发生过村民和牛羊一起摔下悬崖的情况。”眼下看到的、听到的一切,让马剑霞心惊胆颤、神思恍惚;汗水湿透了衣背,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精神几乎崩溃,甚至做出了辞去教师职务的决定。但性格坚强的她告诉自己:“一定要走到学校,不要让学校的老师们担心。”当蓬头垢面的马剑霞第一眼见到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时,终于大声地哭喊出了“我要回家”!
校长多次劝说她:休息几天,多看看环境,多接触一下学生,然后你再决定去留。几天后,马剑霞坚定地告诉校长:“看到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我实在不忍心丢下他们,这里太需要老师了。再说,我也不能动摇你的‘军心’呀,艰苦的环境我不留下谁留下!”就这样,马剑霞留了下来,而且一干就是9年。
刚毅的意志,铸就了无悔的人生
2006年,马剑霞除了每周担任25节语文、数学课之外,还兼职学校的会计工作。6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马剑霞到上田坝教办为老师们领取工资,返校途中不料天气变化,瞬间乌云翻滚,雷电交加,豆大的雨点夹杂着拇指般大小的冰雹。峭壁上,雷声轰鸣,山崖震颤,如同在头顶炸响。不一会儿,山洪卷着泥土、石块不停地从山上冲泻而下。涉世不深的她哪见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她一边声嘶力竭的呼喊,希望能在荒山野岭间见到一个同路的人;一边审势危情拼命攀爬,希望能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躲石避雨……雨后,马剑霞在泥泞中如落汤鸡一般狼狈不堪地爬回了学校,可她用多层塑胶纸包裹的教师工资却完整无损。第二天,马剑霞感冒发烧了,可她仍没落下课表上的任何一节课。
那是马剑霞年轻的人生经历中最为恐怖的一次,但类似的恐怖经历又何止这一次……
这里名为“大坪子”,其实连篮球场大的一块平地也没有。在一道地势险要的山脊上,一个小青瓦四合院坐落在白云缭绕的山间。往下是看不到底的深涧,往上是望不到颠的巍峨大山。四合院上排坎上和左侧是乡政府的住所,下方和右侧的几间房子就是学校的全部家当。老师们住的是乡政府的房子,它既是寝室,又是办公室。乡上虽然有电有水,但常常不是停电就是停水。干部职工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到上田坝集市上去购买,还要请彝族同胞人背马驮送到乡上。这里,每到下午便山风肆虐,吹得房顶的瓦片四处乱飞。到了冬天,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水管都要用火烤半天才能流出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父母一再的催促下,已经28岁的马剑霞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婚事。作为一个温柔可人的花季少女,也曾有过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帅小伙的追求,有一两个甚至先后进人了正式的恋爱阶段,但都因为她的“坚决不调离”而只好相互放弃。为此,中共雷波县委书记亲自安慰她:好女儿不愁没有好男孩爱,大坪子的办学条件一定会很快改善!
繁华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浪漫的恋爱婚姻,这是年轻人时尚的追求,更何况一个花季的少女!茫茫大山,漫漫黑夜,马剑霞也不是没有过哭泣,没有过动摇。
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不少老师和乡机关干部都走马灯式的调离。唯有马剑霞,这个从18岁妙龄少女到28岁的“大姑娘”,仍长期坚守在这里,这在大坪子乡中心校是史无前例的。但是,每当她面对孩子们从窗外投来的一双双渴望的眼神,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马剑霞最终还是选择了“不抛弃、不放弃”,并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坪子乡中心校的面貌,实现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
执著的追求,彰显了党员教师的师德魅力
马剑霞始终坚守着自己初来时的信念:“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我一定要教好书、育好人,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这里的办学条件,让大山里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马剑霞用自己的奉献默默诠释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她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在教学中,马剑霞一边扎进书堆刻苦专研系统的理论知识,一边走出大山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她能针对当地学生的实际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善于寓教于乐,较好地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她还善于转化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教给学习方法,督促他们改变不良的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不爱红妆爱武装”,这是巾帼英雄的形象描绘,似乎也是对马剑霞的真实写照。她不是不喜欢打扮,只是她的工资收入并不高。在她微薄的收入中,既要解决自己的基本开支,又要孝敬年长的父母,还要适当扶持自己的小妹。尽管经济拮据,但支助贫困学生她绝不含糊。大坪子乡的部分学生常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走村串户动员流失学生返校,这是她工作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而以实际行动支助贫困学生继续读书则成了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常说:“只要自己节约一点点,至少可以支助2个以上学生读书,我失去的是一时的享乐,而学生受益的则是终身,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在她的带动下,扶弱济困成了学校的传统,大坪子乡中心校再也没有了“流失学生”。
过去的大坪子乡中心校,学生的课间和课外活动纯粹是一片空白。为改变这一现状,时任班主任兼大队辅导员的她率先在学校推行课间操。每天课间操时,她都站在队列前认真示范。从此,大坪子乡中心校正式开始并逐渐规范了课间操,学生的课外活动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看到学校的广播器材长期闲置的情况,马剑霞老师主动请缨,主持开办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通过她几年的努力,一批批小小通讯员迅速成长,一个个少年播音员逐渐成熟。
2004年,她向学校建议组织“六一”节活动,并主动承担活动的筹备工作。经过她的精心策划和全力培训,大坪子乡中心校的全体老师和学生举行了自建校以来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活动,大山里的彝家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以前仅是听说而从未经历过的专属于他们的节日的快乐。
大坪子乡中心校建校以来,一直只有1至4年级。初来学校的马剑霞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读完4年级后竟然不断重复的读着4年级。从最初的奇怪,到最后的着急,马剑霞又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努力。为了把学校变成一个真正的完小,她不停地奔波于县、乡、村之间,不断动员、说服和争取。2007年3月,马剑霞被县教育局任命为大坪子乡中心校校长。通过她4年多不懈的努力,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坪子乡中心校终于在2007年秋季学期开办了5、6年级。2008年7月,大坪子乡中心校破天荒地有了首届17名小学毕业生,从此,大坪子乡中心校结束了自建校以来没有小学毕业生的历史,而就读的学生也由2003年的40人增加到了如今的180多人。
她还有一个夙愿:全面改善大坪子乡的办学条件,让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都能象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
如今,在她的努力和影响下,社会纷纷向大坪子乡伸出了援助之手,上级对大坪子乡予以了高度的关注,通乡的油路正在测绘,未来学校美丽的画卷正逐渐展开……
无私的奉献,燃烧出壮丽的青春
马剑霞,一名普普通通的山村女教师,因为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为了大坪子乡教育事业的发展,谁也不会想到,她当初的那一选择与坚持就是将近8年。8年来,她风里来雨里去,不仅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青春,更倾注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至今,她仍然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坚守着自己初来时的信念,并尽自己之所能去践行一名党员教师应当具备的高尚师德,以一个年轻女孩的全部激情,每天都带着惊喜期待自己寄予全部希望的学校一点点改变。
马剑霞顽强的从教意志、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的师德魅力和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学生、家长(微博)、社会和上级的高度赞誉。她2007年被评为全县“优秀班主任”,2009年获得了“凉山州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2010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辅导员。2011年建党90周年之际,她分别被评为凉山州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和第三届“四川美丽之最——熊猫奖”之“最美丽行业精英奖”。8月份,按照相关文件精神,马剑霞享受省劳模待遇,成为雷波县乃至全州唯一享受省劳模待遇的80后青年。今年“五一”,马剑霞又获得四川省第十五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马剑霞默默无闻地勤奋工作,引起各级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她也成了誉满全国的“凉山最美山村女教师”。中央电视台两名记者从北京不远千里,专程到大坪子中心校采访她的事迹,制作了长达25分钟的专题片《乡村女教师的心愿》,节目播出后反应强烈。
马剑霞已当选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她深感非常荣幸,倍受鼓舞。她说,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还存在许许多多的困难她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是一位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和彝族教师,她将认真思考,积极工作,为凉山民族教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