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梅,女,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0年来,她用爱心耐心呵护孩子心灵,用热心恒心探索教育真谛,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育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她潜心钻研,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坚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唤醒、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她专注教学,追求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不搞题海战、疲劳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她勇于创新,善于反思,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努力实现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她乐于分享,与同伴合作互助,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常年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兼职教研员,曾获县级首届十大名师称号、自治区级优秀教师、国家级课题实验先进教师等称号,论文作品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地区奖,多次在县域内上示范课、送教下乡、评课议课、讲座培训,受到来自学校、同行、学生、家长(微博)好评,其事迹曾在县电视台“新视点”栏目专题播出,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教育之声”播出。
爱岗敬业 勇挑重担
杨建梅对语文情有独钟,她认为,在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度里,从事母语教学实在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和一批批充满阳光的学子们一起感受母语,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师范一毕业,她走上讲台教语文,一干就是20多年。工作第二年,她站在了初三毕业班的讲台上,刚满20岁的她本身就满是学生气,面对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她用一个“诚”字打动了孩子们:诚心做事,诚恳待人。那时的柳毛湾中学可谓荒凉冷僻,她和学生一起抬煤炭架炉子,一起在教室吃泡饭。闲暇时,她教学生打军体拳、说普通话。下班回到宿舍后,她又开始灯下苦读书本,深钻教材,没有资料、没有网络,她结合汉语言自考学习和对作品的感悟品读,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的殿堂,发现语文之趣、探索文学之美,渐渐地她的学生也可以说普通话了,敢于大胆表达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学语文了,她也因此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学校的肯定。
短短几年,杨建梅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师范生成长为教学上的骨干、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工作第四年,在强手如云的县级首届初中语文调讲赛上,凭借勤奋的钻研和良好的素质,她以《向沙漠进军》一课获得二等奖,那也是乡镇代表中获得的最高名次。大赛犹如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一个新的天地:语文教学技艺无止境。于是,她开始关注学习教学信息、知识理论。条件艰苦没有书,她就自购;白天上课改作业没有时间,就晚上挑灯夜战。在被“灯光漂白了的四壁”,她认真地读,用心地想,徜徉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机会终于再次青睐于她,在1997年的县级调讲赛上登上一等奖第一名的最高领奖台,同时作为教师代表参加了县级送教下乡示范课教学活动。乡镇工作的10年,她坚持自学,从一个普通师范生自修完成汉语言专科、本科学习,她热爱学习,博闻强记,出口成章,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充满情趣。她带的班班风好、纪律明、素质高,在全镇广受好评。她在民主测评中以最高得票调入政府从事文秘工作两年后,被破格提拔副主任科员。
2001年,杨建梅又回归了老本行,从柳毛湾镇调入沙湾四中。面对新的环境,校园文化氛围、合作伙伴、生源都不同从前,她感到了压力,但也看到了前行的方向。她决定一切归零,开始了新的超越和奋斗。至今,她在四中一干就是10余年,作为班主任教研组长的她又兼任了县级兼职教研员、四中党总支文科支部书记等。她比以前更忙了,每一项工作都充满着困难与挑战,但她无怨无悔,以顽强的毅力和尽职尽责的精神挺了过来,不论是带班主任、两个教学班的工作量,还是教研组长、支部书记,每一项工作她都用心去做。她常年坚守在班主任岗位,肩负着学校和家长的重托,犹如在峰谷浪尖上拼搏,不敢有丝毫懈怠。整个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学习——工作”“学生——学校”。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在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在工作和家庭的矛盾中挣扎,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和心爱的学生,多少次她忙完了教学,又开始与学生谈心交流,而儿子想听故事时都是找爸爸,因为他知道妈妈嗓子哑了;多少次她忙碌在校园,而儿子也像个小尾巴跟在身后,连饭都不能按时吃;多少次为了备课,她在电脑前一坐半天,查资料作比对,尽管教了一遍又一遍,但她不愿意重复自己、应付学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中的一方沃土成就了杨建梅。她把重任当作舞台,把压力当作信任,把成绩当作警钟,相信全国劳模李素丽的话——“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她积极主动用心地做事,最终取得了国家级课题优秀实验教师、自治区级优秀教师、县首届十大名师、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研组长、教研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厚积薄发 教研探路
在四中的10年也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推进的10年。10年悄然过去,但时光却以它特有的方式刻下了一道道印痕。在这10年里,杨建梅一如既往,爱学习爱读书,爱语文爱教研:读书是她的常态生活,也是她的一大享受,她信奉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不仅读相关学科,更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写反思、案例、教育随笔、文学小文,她提笔挥就,那是厚积薄发的最好印证。活学活用,旁征博引,密切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她的课堂总是流动着生活的源头活水。2009年年末,学校外派她到洋思中学学习,回来第三天她代表外出教师向全校教师做近万字的汇报交流。她的演讲举例生动,说理充分,有见闻实录,更有思索探求,引发了四中人学习实践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新策略的热潮。自2002年她参与课改实验后,至今已是第四轮,四中有率先垂范的专家型领导的指引,有精诚合作的同事伙伴的帮助,她也得以迅速成长。教学中,她学习实践反思,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坚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唤醒、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力求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状态下,感受语言之美,发现生活之真,探求人性之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格。荣誉纷至沓来,但她却多了几分思考和不安: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绝活?我有什么作为?今天的教学和昨天有什么不同?我的教学成效怎样?答案的来源唯有实践。于是,她把自己教学中的困惑、问题、心得,认识融注于笔端,汇集成小册,相互传阅,共同提高,力争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为创设集体教研的大气候,学期初她和大家一起结合教学需要,围绕课堂教学及教学中热点、难点,设立教研活动主题。如大家都说作文批阅负担重,成效低,于是“如何科学批阅作文”的主题相应建立,大家把工作中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办法经验一说出来,令人耳目一新,倍受启发;课前三分钟有没有好做法,话题一出,结果“新闻播报”、“三分钟演讲”、“美文推介”、“名言展示”、“佳联赏析”闪亮登场;如何培优辅差,大家一致认为“亲其师信其道”,还要做好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她和她的同事们——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教师,以极大的热情进行着变革,2002年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研论题“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课题实验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触摸时代与生活激越的脉搏,引生活的源头活水,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几年来,学校数百篇师生论文作文获奖,优秀作品发表于报刊,杨建梅等数名教师获国家级课题实验优秀教师称号,打造了四中语文教学的特色之路,在县域内发挥了窗口学校应有的作用。她所教的学生成绩突出。与她打过交道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她为人谦和,热情待人,真心助人。这几年,在她的影响和帮助下,四中语文组青年教师刻苦钻研业务,相互听课学习,分享学习实践心得,部分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提高迅速。她作为兼职教研员,连续7年担任县语文学科评委,或点评讲座,或专题报告,或培训教师,或送教示范,她竭尽所能,毫无保留,一展风采,在四中甚至县内的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学科带头人作用。
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班主任工作涉及到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在班主任工作中,杨建梅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发展的目标、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开展班级工作,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耐心地、细心地全面教育学生,使其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公民。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爱也就没有了教育。从教20年来,她始终以一颗善良而博爱的心培养学生,奉献教育,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她注重从身边小事中寻找教育闪光点,注意细节教育,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新生入学,她特意提前积累了许多励志小故事,在军训时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理;入学不久适逢教师节,她又召集学生进行联欢,既为老师庆祝节日,又展示才艺,促进师生间的了解,使新生尽快适应新学校新生活。有感于当今学生的感恩意识普遍淡薄的现状,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西式节日,在感恩节进行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母亲节到了,她提醒孩子们别忘了祝福母亲,事后她又利用班会请学生谈谈用什么方式祝福了母亲,母亲又说了什么,许多学生说到动情处,泪流满面。每天课前十分钟,她开展美文推介,由学生自选美文,师生共同写作,学生在本子上写,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每节课前做。不会写学着写,先写少再写多,只要动笔就不错,在选文、读文、听文、写文的过程中思考、反省,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和心理暗示。例如,在欣赏了《给人生算账》一文后,有学生这样写道:“人生是一个短暂而又匆匆的过程,就像德国人计算的,我们真正能做事的时间只有9年8个月,要是我们不珍惜的话,就连9年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要把浪费的时间压缩,这样干正事的时间相对延长了。人生的长短是你自己决定的。”可见,学生在听说读写思考行动中不仅仅完成了一次写作活动,更是一次自我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礼。她也在以自己的人格和智慧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小中见大,把思想教育涵盖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每个学生通过教育养成良好的品质。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班里的学生小马生活在单亲家庭,好动调皮,小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中学后学习信心不足。为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习中回答问题对了,就给予肯定,错了则表扬他的大胆发言,敢于挑战自我。生活中更是对他关爱有加。当发现小马青春期情感萌动时,杨建梅没有给他扣帽子,而是在聊天中把脉,在说笑中减轻孩子心理负担,并用小故事暗示疏导,同时结合小马乐于助人热心肠的特点,鼓励他竞选班委。当竞选成功后,他的信心增强了,习惯养好了,注意力也转移到积极向上的方向。
多年的教育实践,杨建梅逐渐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育人方法,如了解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以爱心育德,善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精心组织班会课,发挥集体教育的巨大力量。班会课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为了让班会课发挥教育效能,她经常用几天甚至几周为专题班会作准备,力求以最生动的形式、最丰富的内容、最富说服力的材料和最富鼓动性的语言点燃学生心灵进取的火苗,激发学生奋发的热情。她还十分注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教育学生。她所带的班班风好,学风浓、个性明、素质全面、潜力突出。她本人多次获优秀班主任称号,并进行班主任经验交流讲座,其事迹在沙湾电视台“新视点”栏目播出。
用爱心播种,用智慧耕耘,杨建梅就是这样以一个纯粹的人民教师的身份,执著地追求着她的语文教育、她的教育事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