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全,石家庄铁道大学隧道工程研究所所长、地下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地下工程教学团队”和河北省“隧道教学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朱永全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承担本科隧道相关课程教学。首席主讲的本科《隧道工程》课程,2004年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首席主讲的本科《地下铁道》课程,2005年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主编的《隧道工程》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精品教材。带领的教研室被评为河北省和国家优秀教学团队。
作为隧道专家,朱永全在中国铁路行业“名头”响亮。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秦岭隧道、世界海拔第一高的铁路隧道——风火山隧道、世界高原多年冻土区第一长隧道——昆仑山隧道、亚洲最长陆地隧道——乌鞘岭隧道、中国客运专线第一长隧道——太行山隧道、“5·12”汶川大地震受阻的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都有他的智慧和汗水,深受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界好评。近十年,朱永全教授先后问鼎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大奖1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
“天路”神话击破西方预言
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之前,西方铁路专家就预言“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因为青藏高原的地质环境,世界业内专家都称其为隧道施工的禁区。
青藏铁路建设最艰难的工程之一就有风火山隧道和昆仑山隧道。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第一高的铁路隧道,轨面海拔4905米,冬季最低可达零下41摄氏度,被誉为“天字第一号工程”。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冻土厚达150多米,在多年冻土上打隧道难度可想而知。在青藏高原施工,就像在闯“鬼门关”,稀薄的氧气,只有平原的二分之一。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永全和他的团队承担下了《青藏铁路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及温度场研究》关键课题。课题立项后,朱永全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终于可以为祖国亘古未有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忧的是,自己能否攻破两大世界性难题——多年冻土和高寒缺氧。
“既然接了这个任务,就要想办法完成,缺氧不能缺精神”。就这样,朱永全和团队人员在潮湿阴冷、氧气稀薄、极度低温的环境中,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观察思索与几个月的实验,我国高原专用隧道施工风机组被研制出来,实现了隧道洞内环境气温的全部控制;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在风火山隧道工地落成,不仅保障了隧道施工各种作业的正常进行,并且创造了连续运行2800小时无故障的记录。这也是我国首次提出高海拔、高寒区、冻土隧道施工通风模式,首次成功地研制出高原专用隧道施工风机……这两项成果后来在青藏铁路全线推广,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之一,成为青藏铁路工程的创新点之一。2008年,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8年5月12日,受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坍塌造成油罐起火,使我国西北地区进川的唯一一条铁路线瞬间中断,造成大量物资和救助人员无法及时抵达灾区,对四川抗震救灾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5月27日,铁道部铁一院负责人把电话打到朱永全的办公室,希望他担负起109隧道安全评估和监测工作。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放下电话,朱永全用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仪器、测试元件、物资、技术方案的准备,第二天星夜赶往隧道现场。在近三天的时间里,朱永全和课题组人员冒着余震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只休息了8个小时,完成了隧道内部170处布点工作,并对22处有代表性裂缝进行了裂纹监测。清晨从隧道里出来,朱永全已经变成了“土人”,老毛病腰椎间盘突出使他不得不拄上了拐棍,但是他没有一句怨言。6月29日,宝成铁路109号隧道开通了震后的首列客车。
二十年来,朱永全潜心隧道前沿技术研究,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凭着一股“钻”劲,把课题做到秦岭隧道、乌鞘岭隧道、关角隧道、太行山隧道、两水隧道、天平山隧道……,在隧道稳定性、洞内施工环境控制、隧道施工过程力学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和理论建树。
2009年,朱永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教书育人献身三尺讲台
繁忙的科研工作占去了大量时间,但是朱永全从来没忘记本职工作——教书育人。
朱永全常常提醒自己,“如果科研做得不好,就对不起国家;如果课教得不好,就对不起学生。”现在已经是博士生导师的他,每年还是坚持讲授本科生课程1门、硕士生课程2门、博士生课程1门,同时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
27年前,从踏上三尺讲台开始,朱永全就立志不能误人子弟。为了科研教学两不误,他常常将讲义带在身边,在火车上备课,早晨6时下火车,8时便准时赶到教室。平时讲两个小时的课,他要备课两三天。为了让学生及时更新知识,只要是国内外隧道工程学科上出了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朱永全都想方设法地补充到教学中。他主编的《隧道工程》本科教材,几年来已修订了3个版本,被国内众多知名大学采用,被评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隧道工程》2005年9月第一版、2007年8月第二版,2011年5月已第九次印刷,共使用35000册。本教材除石家庄铁道大学使用外,已被华南理工大学(微博)、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河南理工大学等35所大专院校选用,反映效果好。
多年来,凡是朱永全的课,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有时来旁听的外班学生实在找不到座位,就从外面带个凳子来:“我们爱听朱老师的课,听了长见识。”朱永全主讲的《隧道工程》课也带动了本专业地下工程以及土木工程整个专业方向的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十分抢手,一次就业率年年在95%以上。2004年,该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成为河北省工科高校首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而他主讲的另一门《地下铁道》课,也被评为2005年省级精品课。2007年,朱永全荣获“河北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对待学生,朱永全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带的研究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太好,为了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朱永全每年都要资助学生10000多元,或者让学生“高薪”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学生们为了表示感谢,常常在节日里希望到家里看看朱永全,但是朱永全从来都是说“不”。
在师生的心中,朱永全就是“拼命三郎”,在教研室工作到晚上11点是经常事。2005年9月,朱永全因腰椎间盘突出做了手术,医生要求他静养三个月,可一个月刚过去,朱永全便出现在办公室。
朱永全这种忘我的“乐业、敬业、精业”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学生和同事们,学生们都说:“我们在朱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同事们则说:“有了朱老师,我们干什么工作都有劲。”
因为成果突出,朱永全成了获奖“专业户”,几乎年年受到表彰,曾先后荣获“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铁道部跨世纪科技拔尖人才”、“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火车头奖章”、“ 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入选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众多的荣誉,朱永全只是淡淡一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尽了自己的本职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