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雅布依乡学校(校长:麦麦提明)
达里雅布依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乡,全乡有305户,1377余人。由于牧民居住分散,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所正规的学校。为了把牧童们变成学童,直到1989年建立了达里雅布依乡学校。达里雅布依乡学校位于和田地区于田县城的西北部,离县城200多公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中,是个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目前共有276名学生,从2007年开始应教学条件的不同分成了两个校区:1-3年级学生59名(33个男孩 26个女孩),在达里雅布依乡学校接受教育,没有中途辍学的,4-9年级学生(217名)的学生在于田县城寄宿接受教育。学校现在有6间教室,学校的房子是乡里最好的。 同学们都是维族 ,平时一般都是用维语说话。孩子们平时喜欢体育和音乐,可是当地没有条件。学校还没有进行双语教学,小学三年级开始以汉语课为主。所以上汉语课时说汉语,平时用维语。学生基本上朗诵汉语课本,他们的课本是课改之前的九年义务制老教材。一周的课程表安排是教育局的要求安排课程表,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的全部课程如;语文,数学,体育,音乐,汉语,综合,新疆。。。。等课程。音乐课没有音乐教师,只教歌,他孩子们会唱很一般的维族儿童歌。音乐课的时候孩子们只唱歌,但孩子们都会跳新疆的民族舞。
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是学校因没有流利电,学校有一个电脑,不能上网,没有多媒体室,因此没法教授电教课,因我校较边远,没有跟教育局随时联系,所以解决不了工作中遇到的有些困难,没法接受新的消息。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第一个是路,交通,学校离城市230多公里回来回去学校路段都是无限的沙漠,随时没有车,我们只是跟司机联系后再走的,车是不是一般的车,是大型,小型前后加力车,一次去学校用两三天,第二个是私自生活,老师都离开家来我校工作所以我们都自己做自己的饭,这里没有种植蔬菜,米,油,面,菜等东西都从县里拿来,一个学期只一次回家。
学校周边有很少住户(大约10几户家)大部分牧民是分散住的,全乡基本上都是以放牧和大芸(名贵药材、号称“沙漠人参”)为生。在乡内没有种植蔬菜和庄家,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放羊,山羊,大芸。牧民住的房子是土木房子,这里没有种植蔬菜和庄家牧民们米,油,面,菜等东西都从县里拿来。被称为绿色长廊和沙漠绿洲,乡内最常见的植物主要有胡杨和红柳,草。以前达里雅布依乡里根本没有电,从2001年开始通电,主要是太阳电,从2001年开始乡里一直都有电,直到最近4、5年,到了晚上北京时间8点至12点才会有电,还得是晴天的时候,不是晴天,晚上就没有电。乡里有太阳能发电站,能看电视。目前达里雅布依乡还没自来水设施,因此人们和牲畜都只能打井喝地下水,水的质量不太好,微苦带咸,乡政府里有一口井,基本上每个家有一口井。我们学校里也有两口井,用水时用铁皮水桶盛水。井里的水很咸所以烧开以后喝开水,喝水每个人没有定量。沙漠中比别的地方热,气温也高,当然有沙尘暴,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停课,班主任的指导下在宿舍里进行活动。
校长麦麦提明·买斯地克志愿到这所学校任教已经10年。在学校里,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关心学生,生活上也是如此、其中有好几个孩子家里比较贫困,老师们用微薄的工资给资助学生,除了给学生买学习用品还有生活用品,另外还支助学生的家里,缓解孩子们家里的生活压力。
往年教师节的时候,老师们没有过教师节,孩子们也没有送过礼物,因为孩子们没有条件送,可能是孩子们可能太小了的缘故。平时在教师节那天就是上课,下午教师们一起吃一顿饭就算过教师节了。用几句话讲述我的学校,我的学生们,我的孩子们。 我校较边远,生活条件较差,学生们纯真,可爱,求知欲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