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助贫困生忌“有钱无情”:情感资助也重要

2012年12月11日10:56  北京晨报    

  原标题: 资助贫困生不能“有钱没情”

  2011年8月,南江县8名成功人士来到县教育局,决定通过教育局的捐助中心,为升入大学且家庭困难的11名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元,直 到4年大学毕业。但刚到第二年,资助款却突然没了,其原因是部分受助学生到校后变换了电话号码,没有主动与帮扶他们的好心人士联系,更没汇报学习生活情况,让好心人感到心寒,“做好事的感觉,和当初以为的不太一样”。(12月10日《 成都商报》)  类似的资助中断时而有之,原因大致相同,无非是资助者没有得到学生的感恩回报,却被指行善的动机不纯;学生缺乏应有的情感反馈,被指缺乏感恩之心。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结论迥异。如此尴尬的处境,在资助活动策划时就应该有预见并加以避免,力求以良好的情感互动与资金捐助同步,使资助不至于沦为“纯 钱”交流。

  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即贫困不仅仅局限于“手头紧”,还对人的多层面影响深远。比如穷人的孩子没见过世面,不愿与陌生人打交道,面对资助者,也许害羞、不自信,本来心存感激,只不过无以言表。为此,资助者除了资助他经济上的贫穷外,有必要进行“情感资助”。

  资助者首先要体谅到贫困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智,因而不必以成人的标准来对其进行道德要求,更要避免只是出于没有表达出感激之 情而遭受道德苛求;其次,捐资者要把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视为已任,教其如何感恩、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养成自尊自信的性格等。

  更有一种资助的高度,是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一切因素作为自己帮助的目标,资金帮助不过是一系列帮助目标的子内容,它解决的不过是有书读有饭吃而 已,而性格养成、情感需求,甚至今后的创业和就业,这一切,却是资金所不能给予,有待于除资金以外的其他付出,这样的资助,给予的是大爱,收获的一定是大成就。

  总之,因为钱是单向流动,情却可以双向互动,钱是单方向的,而情是多层面的。资助贫困生不能“有钱没情”,如果资助者能把“情”与“钱”同样列入帮助计划,这样的资助者不仅有爱心,而且有智慧,因而更值得尊敬。(作者:罗志华)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