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毕业生只要眼光务实 就业就不难

2013年06月18日11:47  南国早报 微博   

  6月5日,广西人才市场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一位女生淡定地回答面试人员提出的问题。   南国早报记者 邹财麟摄 南国早报记者 李平平 龚文颖

  编者按

  699万,是全国高校2013届毕业生的人数,创历史新高。

  18.1万,是广西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创历史新高。

  今年夏季,碰上所谓的“史上最难就业季”。“饭碗”是否真的难求?高校毕业生出路何在?南国早报记者采访了多个部门,近期推出系列报道,追踪高校毕业生动态、探查“就业难”症结所在,探寻拓宽就业渠道的良法。

  应届毕业生人数创下新高,而招聘岗位数同比下降——这一增一减,使得2013年被称为全国性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广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如何?难点在哪里?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客观原因:人才大增,岗位猛减

  广西的就业形势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南国早报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我区就业形势“稳中有忧”——一方面,今年广西高校毕业生增多,总数达到18.1万,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步伐放缓的影响,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

  有几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个窘况。一是截至今年5月17日,通过广西人才网来招聘员工的用人单位共7605家,需求人才数11.6831万人,后者的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51%。二是自治区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不足五成,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毕业生多了,岗位少了,真是“僧多粥少”。据有关人士介绍,今年一季度,广西经济增速同比放缓,虽然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引进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技工和普工需求较大,对高校毕业生需求较小;而吸纳就业较强的第三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另外,近年来,广西每年高校毕业生增长1万人以上,绝对数量增加了。

  记者了解到,区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签约情况好于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截至5月底,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平均签约率比本科院校高了约5%。二是毕业生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签约人数,占签约总人数的近一半。三是经济学、工学、医学的本科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公安大类、水利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的专科毕业生签约率位居前三。

  不少高校感受到了这个压力。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就处负责人向南国早报记者透露,目前该校的就业率跟往年同期相比要低一些,进学校招聘的单位、岗位也减少了,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较往年稍大。

  认识误区:不愿“往外跑”,要“坐办公室”

  广西民族大学[微博]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小覃开始尝到了“最难就业季”的苦涩滋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在招聘会和网上投出的简历至少有50份,参加过的复试也有20多次,至今仍没找到工作。

  小覃对本专业适合的工作不太感兴趣,出差多是原因之一。因此,她主要向销售、客服、文员岗位投递简历。她曾经成功地拿到了三份工作邀请,但都没去——第一家是服装企业的销售岗位,需要往外跑拉业务,“底薪1200元加提成,加起来最多也就1500元,根本养不活自己”。第二家是灯具公司的销售助理岗位,工资2000元,但要从导购做起,“晋升空间太小了,做导购一两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做到店长,所以就不考虑了”。第三家是某企业的电话接线员岗位,“要培训一个月,再试用3个月,底薪才700元,还是不去了”。

  高校毕业生们不感兴趣的销售岗位,恰恰是人才市场中需求量最旺盛的,竞争指数也不高。而根据广西人才网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在网上招聘的人力资源/人事类职位竞争激烈,其需求人数为1320个,求职人数则达到6670人,供求比达到5:1;竞争激烈的职位还有财务/税务/审计/统计和行政/文职/后勤类职位,均超过3人竞争一个岗位。

  该说法得到了一些用人单位的证实。6月5日,广西人才市场举行了一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不少用人单位都抛出了大量销售和技术岗位。广西某工程机械公司招聘负责人王苹说,该公司要招40人的销售团队,缺口很大,试用期三个月,基本工资1600元加提成,另有电话、住宿等补贴,但“现在还招不够人,准备到高校做宣讲,招揽人才”。在南宁市某网络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求职登记本上,记者看到,需求较大的网页美工岗位应聘者寥寥,而只招一人的人力资源专员岗位却有10多人报名。

  求职表现:“骑驴找马”,犹豫观望

  6月5日,广西人才市场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广西一家房地产投资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坐了一上午,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寥寥无几。她无奈地说,今年公司打算招几十名置业顾问,去年网上招聘时,每天看简历看得眼花,今年却很难招到人,每天只收到七八份简历,招好的人也不来,“被‘放鸽子’很严重,领导一直催着要招人,可又招不到,真是无奈”。

  广西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小韦,便是“放鸽子”的求职者之一。他原本通过了一家培训机构业务员职位的面试,月薪1500元,公司通知他第二天到岗。但那一天,他又去另一家公司参加面试,那里工作环境更好,可对方也跟他说定,他没拿到毕业证前工资只有1000元。小韦犹豫再三,两边都没有去。

  记者随机调查了驻邕各大高校10名尚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除了两人没有应聘成功,其他人均有过1~3次求职成功甚至工作过的经历。不少毕业生认为,工作机会是有不少,但合意的不多,薪资、工作环境、晋升空间等,都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不少人因此一直抱着观望态度。

  这种“骑驴找马”的想法和做法,伤了不少用人单位的心。一家机械工程企业放弃了本科学校,直接到技校招聘工程师学徒,经过几年培养后,学徒可做到服务工程师。一家咨询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坦率地告诉南国早报记者:“我们不想要应届毕业生,他们一只脚踏进公司,一只脚随时准备走人。我们喜欢有过一两年工作经历的人,眼光比较务实。”

  自治区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主任高玉广说,从全区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大大多于毕业生的数量,但“就业难”的呼声始终高涨,一是工作岗位等达不到毕业生的期望值,二是企业自身也有对人才的要求。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还在观望和等待。对此,教育部门鼓励学生们“先就业后择业”。广西艺术学院就业处负责人也认为,目前“就业难”其实是难找高质量的工作,只要毕业生肯放低姿态,找到“饭碗”并不难。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