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万州老人易良兴背起行李来到四川大学
他在校园里苦学英语,还想找回自己的学籍
网友“阿强ABC”是四川大学的一名在校生,9月19日,他在微博上记录下自己看到的一幕:“(川大)逸夫楼下,一个老人,一床被子,好几天了,这么冷的天在那学英语,跟我说是川大61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顺利毕业,现在回来是想拿到学位。”
“阿强ABC”口中的老人,胡子花白,脸上挂着几道岁月留下的沟壑。他自称来自重庆万州,今年已经71岁,名叫易良兴,1961年考入成都工学院(后并入四川大学),几年后因病休学。憾别大学校园40多年后,他拿着行李,捧着书本再次走进四川大学,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学籍并继续学业。
半个世纪前校园里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是古稀老人。在旁人看来,老人的愿望听起来有些遥远,有些执拗。
或许当年未能顺利毕业,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老人真的是50年前的川大学生吗?他的学籍还能找到吗?
对四川大学逸夫楼保安室保安彭学文来说,老人算是老熟人了。在他的记忆中,大约两年前,易良兴就到川大来过,“最开始是来找他的学籍,档案馆的老师查到了他入学的名册,但是其他信息就没有了。”他没想到,大概5天前,老人又出现了。
老人照着字典抄写英语
头戴蓝色布帽、瘦削的面庞下留着一缕白胡须,这名老人名叫易良兴,自称川大61级学生,重庆万州人。
自从两年前第一次到川大找学籍之后,易良兴又来过几次,在逸夫楼的档案馆查一些资料就回去。大概5天前,彭学文发现易良兴又来到逸夫楼,“这次还背着棉絮,说要在档案馆里读书”。档案馆白天要办公,易良兴就在档案馆门口看书。
彭学文觉得老人可怜,就让易良兴待在保安室里读书,早上上班顺便给老人带几个馒头。在保安室的角落里,堆着一床棉絮和几张报纸,“我们喊他回家他又不干,晚上太冷就让他在保安室里睡。”
在易良兴的行李中,装着一本英语词典和一本英语阅读书籍。其实,易良兴并不会读英语,只能照着字典抄写。拿起字典,易良兴颇为自豪,“这是川大的研究生给我的”,里面有一张写满笔记的夹页。
觉得自己有能力继续学业
易良兴自幼父母双亡,在外婆的抚养下长大,1961年考上成都工学院 (后并入四川大学),但后来因为疾病休学回家。
虽然在大学里呆的时间不长,但那段时间对于他格外珍贵。后来,易良兴因为腰部扭伤,又一直拖着没去治疗,转而影响到腿部,导致左腿溃烂。在成都治疗两年后,由于一直未治愈,易良兴休学回家。1969年后,易良兴开始跟着乡亲在生产队里种地,如今,孑身一人的他靠着种田和低保维生。
2008年,一次帮同村村民与乡干部协调的经历,唤起了他回学校完成40多年前未完成学业的想法。易良兴觉得,“知识很重要啊,在生活中能用到。”就是这个朴素的念头,让易良兴背起行李,重回大学校园。
2011年至今,易良兴多次回到川大寻找自己的就学档案,并希望继续学业。老人说,自己当年学的是机械专业,主要是学数学、机械绘图和俄语这些课。
川大机械系大三学生谢雅旭给易良兴绘制出了一张铁碳合金相图,想让老人看一看铸造专业最基本的知识。接过图示,易良兴先思考了一会儿后,接着笑着老实承认:“记不清楚了。”再一看,只能说出几个“高碳钢”、“低碳钢”的术语。
易良兴觉得,自己应该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完成学业。之所以来到川大看书,是因为“在农村没有学习的环境,所以我到川大来学英语,等我想走了就回家。”
当年的学籍档案找到了
据四川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易良兴两年前就已经到档案馆查学籍。当时档案馆从大量的资料中只查到了易良兴在成都工学院分班的名册和休学登记的情况。
据档案显示,易良兴于1961年考入成都工学院,主修铸造专业,在1965年办理休学手续。
该工作人员介绍,“他要的资料,我们能找到的都提供给他了。”
在川大档案馆出具的成都工学院休学生登记册上显示,易良兴1965年10月15日因患骨结核休学,休学期限为1966年8月。
川大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易良兴休学期满后没有继续学习,按照规定应该算自动退学。如果想重圆“大学梦”,只能重新参加高考[微博]或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而对于参加高考,易良兴表示,如果没有老师辅导,自己恐怕无法再次通过高考考上川大,他最终决定离开川大回重庆老家。
22日下午5时左右,易良兴背着行李离开了川大,在满目青春的面孔中,他一步三回头。
《休学40多年 71岁白发师兄想继续上大学》后续>
白发老人易良兴想圆大学梦的报道感动了很多人。记者辗转联系上万州当地,得知确有易良兴这个人,无子女,至今单身一人,一直在家务农。
昨日,我们来到万州响水镇总角村一组,还原了老人40多年来事关生活和梦想的点点滴滴。
村民们说,当年,易良兴曾有三次机会重返大学,但最终都与大学擦肩而过。休学后最初的几年,易良兴靠着邻里的接济过了下来,后来政府给他办了五保,生活基本不成问题。在村民眼中,这个“孤傲”的老人“地种得不咋样,看起书来起劲得很”,直到现在,他还是显得与这个村子格格不入。
老人自费订了《参考消息》、《半月谈》,这在整个乡镇都不多见。
也许,年过古稀的易良兴再也回不去曾经,但他依然有对梦想的执拗。
网友声音>
面对老人对梦想的坚持,网友们也通过重庆晨报的官方微博纷纷为他加油:
@stars_hust:老人当年要是没休学,不是教授也是要员了,加油!
@稀里糊涂ZZL:希望大学能满足老人这个大学梦,给他发一个毕业证,至少满足了老人家的一个愿望。
@njlq:其实,我觉得完全可以旁听,再发一个同等学力证书,因为老人的学习已经不是为了谋生,完全是一种梦想,使人生不再有遗憾。川大其实应该满足老人的愿望,况且他还曾经是川大的学生。
在大山里穿行了一个小时,昨日中午,我们来到了万州响水镇总角村一组,见到了刚从成都回来不久的易良兴。
村里人都知道这个“大学生”,说起他,大家一脸惋惜。当年,易良兴曾有三次机会重返大学,但都莫名地擦肩而过。几十年来,孑然一身的他偶尔还是会显得与这个村子格格不入。
半月谈
老人订了《参考消息》、《半月谈》和其它报纸,村民说他“地种得不咋样,书看起来就起劲得很”。
易良兴的家位于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一栋白色的平房,很显眼。村民夏德兰与易良兴是多年的邻居,“他这个大学生,我们都晓得。他还想回去读书,70多岁的人了哦!”夏德兰捂嘴笑了起来。
这栋房子建于1999年,是当地政府出资1000多元给易良兴建的。十多平方米的房子被分成两间,一间卧室,一间灶房。
卧室里有些杂乱,放两根板凳就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进门正对着一张床,蚊帐随意地挂着,散搭在床上。房间正中间,放着几张报纸和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川外研究生送给易良兴的英语词典,还有一本,是解剖学教材。
易良兴穿着一件蓝色T恤,浅蓝色的裤子松松垮垮地用一根绳子系着,一眼就能望见右边裤腿上的三四个大洞。他脚上穿着一双运动鞋,左脚那只,甚至连鞋带都没有。
眼前的易良兴,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
“这个老头有时候孤傲得很,不熟的人都不爱搭理。”何兴荣比易良兴小五六岁,曾担任过村长和生产队队长,现在是队里的党小组长。在他看来,易良兴还是与他们有点不一样。
易良兴自费订了《参考消息》、《半月谈》和其他报纸,“地种得不咋样,看起书来就起劲得很。”何兴荣说,对于这个“大学生”,只读了初中的自己,还是很“尊重他”。别说村里,就是乡镇里,自费订阅这些书籍报纸的人都不多。
大学
老人曾经有三次机会返校读书,但都因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让他与大学再次擦肩而过。
易良兴是从万州武陵中学毕业的,他说,那个时候自己并不算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有个男同学,平时不怎么认真,考试的时候厉害得很。”毕业聚会的时候,同学发言,易良兴说自己憋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名堂。
原本易良兴高中毕业时有机会留校教书,但他一心想要读大学,放弃了那个机会。一个多月后,易良兴考上大学的消息传回老家,何兴荣当时觉得挺羡慕。
突然有一天,何兴荣听说,易良兴被人抬着回来了。何兴荣赶去看望易良兴,从他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才弄明白,易良兴大学快要毕业时,在学校打篮球时伤到腿部,因为延误治疗导致了骨结核,最后不得不被迫休学。
其实,在这之后,易良兴曾经有三次机会返校读书,但都因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让他与大学再次擦身而过。
第一次,易良兴准备回学校前,突然大病了一场,全身浮肿,根本没办法出门。
第二次,什么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易良兴把家里剩的谷子背到姐姐家里去,结果在半路摔下山崖,伤了左脚,导致旧伤复发。这一躺又是好几个月。
第三次,易良兴已经顺利到达万州,船票也买好了,却最终错过了那趟船。
何兴荣忍不住问易良兴:“最后一次,具体是啥原因哦?”易良兴笑着摇了摇头,狠抽了几口烟,沉默不语。何兴荣叹了一口气:“唉,你就是没得这个命哟。”
五保户
政府给他办了五保户,加上养老金,现在一个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自己再种点小菜,生活基本不成问题。
最终,易良兴放弃了返校的念头,跟着乡亲们在生产队里种地。那个时候,与易良兴同期考上大学的同学已经大学毕业,回到万州工作的,不少都进入了政府。
突然破灭的大学梦,深深地刺激了易良兴。之后不久,乡亲们发现,易良兴变得有些怪怪的。
“走在路上,看到有人不顺眼,就开始骂人。”易良兴的变化,让不少村民避而远之。地里的庄稼也荒废了,每到饭点,易良兴就到附近邻居家吃饭。乡亲们也可怜这个未能毕业的大学生。那几年,易良兴靠着吃“百家饭”和亲戚的接济过了下来。
王德秀在1970年代嫁到总角村一组,她对易良兴的印象也很深。“觉得他还是跟别人不太一样,神志清醒的时候,别人在庄稼地里忙活,他一个人拿本书在边上看。”有时候看他半天不说话,问他在干吗,“他说他在思考。”
易良兴的情况好转是在近十来年。政府给他办了五保户,加上养老金,现在一个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自己再种点小菜,生活基本不成问题。
笔记本
英语词典旁边,放着两个写得满满的笔记本,老人把单词的所有注释和音标一同抄下来,“多抄一些才能记得住。”
“以前没钱,连门都出不了。”生活有了保障,2011年,易良兴在一次空闲时,突然又想到了自己的大学。于是,他说干就干,收拾了一床被子,直接就出门了。
“其实,当时我也没想太多,就想回校园看看,还有当年的那些同学,也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
易良兴的英语词典旁边,放着两个写得满满的笔记本,这是他用来记单词用的。与一般人记单词不同,易良兴是把词典上关于这个单词的所有注释和音标一同抄下来,“多抄一些才能记得住。”
易良兴坦言,这些单词,自己现在根本记不住,“但是我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易良兴说,也许,等自己的腰好些了,还是可以继续学业。
而这腰上的伤,跟着他,已经有40多年了。
心理解读>
这是心理退行
给他找些事做
让他老有所乐
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常务理事、重庆朱美云心理咨询所所长朱美云表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心理退行。
也就是说,人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具体从易良兴的经历来看,造成他这些行为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精神空虚,没有寄托,另一方面,他当时大学未能顺利毕业,始终有一种未完成的情结。
朱美云说,自己曾经接治过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一直念叨着要去寻找一个童年伙伴,其实,老人也知道此人早已过世,但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想法却愈发强烈。
朱美云表示,针对这种心理问题,一般而言,建议给老人找一些事情做,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老有所乐。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