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稳坐主流 大学汉语节节败退

2013年11月15日11:2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微博]一名学生在某社交网站发表一篇名为《慢一点:人民大学的“国际化”》的日志,不满人大增设大一新生英语晨读却取消汉语课程,从而引发争议。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回应并未取消《大学汉语》课程,只是将其由必修课改为了选修课。课程调整的原因是《大学汉语》多次测评的综合排名都仅在倒数第二位。据悉,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大学将语文由必修“调整”为选修。

  笔者了解到,2008年《大学汉语》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进入人大2007级本科生的课表时,很多学生都表示了欢迎。然而,短短五年之后,这门课却因为不受学生“待见”而改为选修课,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难度提升,大学生中托福[微博]、雅思[微博]、GRE考试受到广泛重视;《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北京市增大高考[微博]语文考试分数比重,“汉字危机”旧话重提。语文和英语仿佛在拉锯中进入了一个“到底谁更重要”的怪圈。

  赞成语文退出必修课的人认为学语文“没有用”,浪费时间;反对的人则认为不应该忽视母语。诚然,英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我们更不能用“有没有用”这种功利的标准来衡量母语。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人大取消了汉语必修课,或许还有一些和语文相关的课程承担人文教育的重任,然而缺少人文课程的理工科大学不设大学语文必修课,学生接触人文知识的机会必然少之又少,必将使他们的短板更短。

  大学语文教学不思考改革课程内容,而采用取消必修课这种“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笔者认为有些欠妥。教学上肯定不应“国学高高在上”,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才是目的,若将诗歌、哲学、古典名著、外交辞令等纳入教学范围,让学生领略汉语表达的精妙之处和无穷魅力,或许是一个办法。 胡程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