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如何突围?

2013年12月17日11:24  海峡导报    

 最近,大学生就业话题一直高烧不退,是因为就业季的来临,更因为就业形势的空前严峻。

    在被调侃为“毕业即失业”的大背景下,政府各级部门鼓励支持大学生投身创业。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只停留在想法上,真正付诸行动的却是凤毛麟角。倘若选择自主创业,又该如何突围?

说法 沉得住气才能熬来爆发点

    这几天,微博主“阿良括弧笑”发布的一组嘉庚学院校友回母校拍摄的婚纱照火了,它们出自自由摄影人——厦大嘉庚学院2013届毕业生谢良之手,网友的热情围观,也是谢良自主创业有所起色的见证。

    谢良说,他选择自主创业是希望将自己的兴趣和想法付诸实践,“创业之初首先要面对的是生存问题,刚开始总入不敷出,也蛮窘迫。”后来通过微博、人人等新媒体平台,谢良的自我包装和宣传慢慢为他争取来越来越多的订单。

    他觉得,“创业最难的是要熬,前期很长一段时间的付出往往只是铺垫,需要沉住气坚持,才有可能熬来后期的爆发点。”

    因为是单干,再加上大学时已购入相机,谢良的创业基本属于零门槛、零投入。虽然已申请到创业证,但由于没有工作室,政策给予的优惠他并没有享受到。

建议 寻求合作可少走很多弯路

    眼下,谢良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摄影水平,并投入资金购买专业设备,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作为自主创业个体,他的经历和需求其实很典型,资金来源和技能提高成为首要难题。

    在厦港街道开了几年咖啡屋的自主创业者小陈说,因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势单力薄,缺乏人脉、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支撑,所以,战斗力不够时,最好找朋友合作创业,而且最好是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朋友,这样的合作伙伴能帮你少走不少弯路。

    他的经验之谈是,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容易感到迷茫,而且极容易产生惰性,因为一个人在适应了所处的环境、气氛及每天必须面对的事情时,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所以,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自己不断给自己压力和动力。

现状 创业艰难主要受限于资源

    在自主创业道路上,大学生戏称自己是“三无人员”,即无资金、无人脉、无经验。

    从全国范围看,有过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比例很高,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只在2%左右  从全国范围看,有过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比例很高,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只在2%左右,而厦门的数据或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厦大经济学院团委老师表示,团省委、校团委都很支持大学生创业,但从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往往一个系只有几个学生最终选择创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受限于资源因素。

    对此厦大实践队还曾做过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狭隘,利用优惠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多数创业者只将创业当做一种糊口工作。

    此外,大学生创业的核心技术普遍不足,在学校也没有很好地接受过创业能力培训。大部分仅依赖于简单的营销手段等低技术含量的商业活动,从而将其当做创业。

观点 自主创业需要韧劲和耐性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流程等知识,被认为是高校尚且都能提供的指导内容,而对社会的了解、处理人情世故的能力,则是需要大学生在未步入社会前就应有意锻炼自己的部分。

    老师建议的锻炼渠道很简单,即参加各种社团、公益活动,去实习兼职,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丰富人脉资源。

    就大学生自主创业话题,厦门大学[微博]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教授早前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创业环境、资金及项目的选择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三个最重要的因素。

    对于是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个问题,朱孟楠认为应一分为二来看。对于在大学期间就有强烈个人爱好、有基础、对市场有所了解、家庭背景又比较好的学生,应给予鼓励。但对于那些还希望深造考研[微博]或求职、对自主创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就该另当别论。真正创业成功的学生,他们身上都有着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对市场信息总是很敏感,捕捉得很到位,有很多想法,而且勤于动手实践。

    他指出,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最大误区是,有些人看到某些企业或公司的老板很年轻就取得很高的成就,由此便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导致创业失败的最直接原因是很多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朱孟楠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该有韧劲、有耐性,该执着追求,硬着头皮上。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