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分级严重:农村孩子就业率远低于城市

2014年02月23日11:17  中国网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指出,在毕业两个月之后,接受调查的应届毕业生失业率是17.6%,其中农村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失业率竟然高达30.5%,远远高于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

  日前的一则新闻或许可以作为社科院调查结果的一种佐证:八年前,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刘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开始四处流浪。刘宁同样是农村出身,中国顶级大学毕业的他找工作尚到处碰壁,很多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更不足为奇了。

  很多人谈及失业率,关注更多的是求职者自身的技能、学历以及就业观念等,很大程度上将失业原因归咎于失业者本人。但若看到失业率与失业者出身存在相当关联时,失业无疑是社会问题的隐喻。例如同样是普通本科毕业生,农村家庭出身者失业率远远高于城市家庭出身者。

  有专家称,大学毕业找工作有两个因素最重要,第一是家庭背景,第二是学业能力,前一个我们可以称之为拼爹,后一个称之为拼学。从概率上看,两个因素同时具备者,无疑最不容易失业,缺一次之,二者皆缺,就只能失业了。而对比城市出身和农村出身的毕业生,后者有着天然劣势,即缺乏拼爹因素。这也就意味着后者与前者还没开始竞争,实际上就处于劣势——不少学校就业部门负责人都坦言,“关系”因素在毕业生找工作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父母如果是农民,没有人脉关系,找工作很难。一些同学也现身说法:“班里已经敲定工作的同学大[微博]多都是动用了家里的关系网。没有关系的只能靠自己去瞎闯啦。”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在拼学方面,农村孩子也不见得占优。几个月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指出,当前不同地区间教育差距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寒门难出贵子”无疑印证了农村孩子在拼学方面也处于劣势,毕竟,重点大学毕业生相对一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更高。

  追及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拼学拼爹两方面都存在劣势的客观原因,并不难找到。一方面,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方面,寒门子弟承受着不公平。例如一些农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不足。另一方面,现实中存在部分城市里的权贵阶层利用财富、权力为子女升学铺路。前不久曝出的中国人大[微博]自主招生黑幕,就令人触目惊心。

  说白了,社科院这份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的精英高等教育并没有改善社会结构,而只是延续甚至强化了既有的社会分层。要打破这种社会阶层固化,需要从更高层面解决农村生源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就业机会较少、求职成本相对较高、就业歧视等问题。例如完善在促进就业公平、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相关政策,又例如组织实施好“三支一扶”“到村任职”“西部计划”“农技特岗”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调整结构、扩大规模,重点向农村生源毕业生倾斜。等等。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