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生命因读书而不朽

2014年04月21日19:33  人民日报    收藏本文     

  世界读书日19年,让我们聆听来自海内外的声音——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 刘仲华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 刘仲华摄

  世界读书日前夕,本报记者走近瑞典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感受他的读书世界。

  “读书让人永恒。”谈起读书,谢尔·埃斯普马克开门见山,一语中的:

  “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进入他人的人生,感受他人的情感。当你深入到另一个男人或女人的内心生活时,你的人生得到拓展,生命因而不朽。读书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每一本书都是现实的反映,一个独立的世界。读者走入其中,可以加深对客观世界的了解,看到以前所看不到的世界。”

  12岁时自写一部“大书”

  从读书到写书,埃斯普马克的一生,都跟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0年,埃斯普马克出生于瑞典北部。他自幼喜欢历史和文学,早年就读于斯德哥尔摩大学,专攻文学史。1956年,其诗歌集《谋杀本杰明》出版,从此进入旺盛创作期。先后出版诗集12部、长篇小说7部、文论集9部,成为蜚声瑞典内外的著名诗人和小说家。1981年,他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后多年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和委员一职。

  回首自己的读书经历,埃斯普马克记忆犹深:

  “我7岁开始上学的时候流行朗读,孩子们在课堂上大声诵读优美的文学作品。我最先接触的,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还有19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作家海顿斯坦姆的作品《瑞典人及其领袖》,它们是我最初接触的文学经典。12岁时,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看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并开始尝试自己写书。我曾用母亲的打字机把我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史’打印下来,装订成册,像真正的书籍一样。这本200多页的‘大书’,花费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

  “再大些的时候,我对严肃文学产生兴趣。16岁时,开始关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当时的第一个偶像是赫尔曼·黑塞,然后是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威廉·福克纳等。我阅读了他们大量的作品,其现代主义创作风格深深影响了我。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艾略特,我开始仿照他的风格写作。20岁开始,我上大学学习文学史,读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接触大量法语文学作品,自己进一步融入到国际文学潮流中。”

  成为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系教师后,年轻的埃斯普马克边研究、边创作。书,成了他生活和工作中的必需品。在他成为瑞典文学院院士后更是如此。院士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阅读被提名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作品,现在每年候选者达200多个。这就意味着要在几个月内,阅读数百本文学书籍,并从中挑出最优秀的作品和作家。其阅读压力可见一斑。

  “既然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者,他们的作品应该值得一读,我尽量做到对所有作品一视同仁。同时,作为文学院院士,除了阅读文学奖候选者作品之外,我们还要读大量的瑞典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因为瑞典文学院除诺贝尔文学奖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文学奖项要评选。”

  “阅读是一种享受。对我来说,活到老,读到老。”

  喜欢手指划过纸张的感觉

  自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瑞典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瑞典教育的普及和比较完善的文化体制。据2013年世界文化指数统计,在人均周阅读时间和人均年读书数量上,瑞典都名列前茅。

  从个人的读书经历,埃斯普马克又为我们展示了瑞典人的读书特色:由于文化普及度较高,瑞典几乎人人都能读书,人人都喜欢读书。1686年,瑞典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应阅读《圣经》,神职人员要教授孩子读写技能。1842年,瑞典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义务教育制度。随后,包括斯特林堡等一批优秀作家的涌现,使瑞典现代文学兴盛起来,阅读成为时髦的社会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儿童文学的流行,让家长[微博]们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如塞尔玛·拉格洛芙,还有写出《长袜子皮皮》等经典儿童小说的作家林格伦等,在瑞典家喻户晓,并带动瑞典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侦探、推理文学的流行,让瑞典著名侦探小说家瓦勒夫妇和斯蒂格·拉尔森等成为国际知名作家。20世纪瑞典优秀作家层出不穷,也促发了读者群的壮大。

  “瑞典人是非常热爱阅读的民族,然而,现在这一情形却经受挑战。青少年的阅读能力有退化的风险。”忽然,话锋一转,埃斯普马克的语气里充满忧虑。最新数据显示,朗读活动在过去10年间减少了50%,尤其是15岁以上男孩子读书数量大量减少,手机和电脑游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改变了他们的兴趣。另外,很多出版商抱怨人们看电视太多,购买书籍数量不断下降。希望瑞典人能克服这些干扰,继续做喜欢阅读的民族。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埃斯普马克坚定地说:“要培养孩子们的读书习惯,就要加强朗读。课堂上学生们应该轮流朗读课本,体会其中文学之美。还要培养孩子们读历史书,历史书籍非常重要:让你明白你是谁,你在哪里,你从哪里来,否则,你就会迷失。”“当然,我认为利用新的电子设备阅读是好事。在地铁上、在街头,很多人用iPad、手机阅读。这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很重要。电子书籍不会替代传统书籍,像我一样,很多人喜欢手指划过纸张的感觉……”

  节日礼物送本书

  自1987年至2004年,埃斯普马克一直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至今仍是评委会委员。他撰写的专门介绍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原则的专著《诺贝尔文学奖:选择标准的探讨》一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瑞典文学院负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与颁发,其中由5名院士组成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是核心评选。

  “诺贝尔文学奖促进了瑞典人的读书习惯,这不言而喻。”设立奖项诸如诺贝尔文学奖,对于阅读具有促进作用。对此,埃斯普马克非常赞同。

  “每年10月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后,瑞典人都会大量阅读其相关作品。当年人们在互赠的圣诞礼物中,也会有很多是获奖者作品。这些书籍有时也被作为生日礼物。例如,2013年,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文学奖,她的书在瑞典被广泛阅读。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得奖。之前,他在瑞典没有名气,有些人质疑他获奖。之后,他的书被大量阅读。瑞典读者通过了解他的作品,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从而理解了我们的选择。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

  谈到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埃斯普马克说:“我对中国当代文学很感兴趣,读了很多作品,但不能对当代作家进行评论。从历史上看,有几位中国作家跟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20世纪20年代,瑞典文学院曾托人跟鲁迅联系,但他非常谦虚,说自己没有资格得奖,而且认为当时全中国没有作家能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我认为,他的文学水平非常高。读鲁迅短篇小说集,给人留下非常强烈的印象。另一位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曾被提名为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评选结果出来前他就去世了,但他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通过各类衣服的描写,反映出中国的历史,实在非常巧妙。他没有得奖,令人遗憾。”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