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题神器终会由市场来决定迭代或淘汰

2015年04月14日10:16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 刘开朝 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 刘开朝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杜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杜祥
中国网资讯中心副总监冯竹 中国网资讯中心副总监冯竹
北京晚报、资深教育媒体人 郑勇 北京晚报、资深教育媒体人 郑勇
人民网教育频道 熊旭 人民网教育频道 熊旭
京翰教育研究院院长 赵晓林 京翰教育研究院院长 赵晓林
参与论坛嘉宾合影 参与论坛嘉宾合影

  线上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当下一种称为“解题神器”的手机APP软件风靡中小学,该类解题APP不仅可以提供解题过程,更能直接给出答案,造成孩子抄作业、考试作弊等行为屡见不鲜,引发家长[微博]、老师、教育人士的担忧,该事并被央视进行报道,引发公众热议。

  近日,由中国网主办的中国好教育——在线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专家、媒体、教师等齐聚一堂,本次论坛以“‘解题神器’受热捧 是洪水猛兽吗?”为主题,就目前手机APP“解题神器”等引发的关注和带来的问题抽丝剥茧,分享自己的见解。

  便捷不能是捷径 长期使用影响青少年人格成长

  题谷教育CEO陈震认为,孩子每天的作业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孩子及时掌握所需知识至关重要,每天作业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此关键点上,如果孩子养成依赖“解题神器”的习惯,不仅会影响学业,更为可怕的是培养了孩子遇到困难走捷径、逃避偷懒的坏习惯,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性格发展和人生成长。

  陈震认为,孩子每天在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堵不如疏”,家长在此应责无旁贷地扮演重要角色,家长既可以亲自辅导孩子,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让“亲子教育”成为现实;也可以指导孩子正确选择具有优质内容的学习类软件,最好是由专业老师、视频讲解,包含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而非简单提供文字答案,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网抄作业”的危害。另外,目前通过手机4G信号浏览题谷网高清视频是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维,养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京翰教育[微博]研究院院长赵晓林认为,以做教育的人来分析,“解题神器”的确有危害。学生如果把便捷成为捷径,那么我们下一代的甚至再下一代人,可能都会进入到一种索引文化里面去,就是用现成的东西代替自己的思考。

  “解题神器”折射出教育模式的弊端和社会的浮躁通病

  记者了解到,“解题神器”通过拍照上传不会的难题照片,就可以有相应的解题过程以及答案,非常方便。与会专家表示,“解题神器”表面上的确能给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带来便捷,但是背后却折射出中国教育模式中的弊病以及中国社会的浮躁通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解题神器”自古有之,只不过现在以互联网的路径来呈现。另外也说明目前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导致学生需要大量的模式化作业训练来实现教学的目的,通过标准答案式的考试实现最终的评价。如果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不需要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扩散思路,开放探索,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做过多的作业,这个“神器”也就不灵验了。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康丽认为,社会浮躁的体现在方方面面,什么东西热就来什么,“解题神器”的只是一个很小的点。我们现在不愿意看书,也不愿意思考,在网络上一搜就出来了。成年人况且如此,也没有权力要求孩子去思考或者探索,这不公平。因为成年人已经被互联网改变了很多,更年轻的一代肯定会被这些东西改变。

  “解题神器”并不神 市场会做最终的判断迭代或淘汰

  针对“解题神器”令家长和教师恐慌和担忧,资深媒体人翟东海认为,“解题神器”不可怕,而且也不新鲜,80后上学时可以买到的参考答案就是这种型式的最初“版本”,如今只不过换了个形式罢了。学生是这类“神器”的使用者,而这类产品的迭代最终会由市场来决定,如果单纯给学生提供答案的产品会不断地迭代,甚至会被市场淘汰。

  京翰教育研究院院长赵晓林认为,研发“解题神器”这些人抓住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痛点,这个痛点就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也从侧面说明很多学生他在做作业的时候的确是很痛苦,重复性的作业太多,量又大,人家抓住了市场这个“点”,然后成功的把这个“痛点”变成“痒点”了,让人欲罢不能,所以很多的中小学生都在用这个东西。

  赵晓林认为,没有必要把“解题神器”当成洪水猛兽,因为他进来的时候以市场角度进的,未来也一定要适应市场,它绝对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现代的“解题神器”会迭代,当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在大数据上它肯定会迭代,慢慢会与实际教学会相贴近。

  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刘开朝认为,““解题神器”并没有那么神,它只解决了问题,而没有解决需求。当孩子们用它时,解决了孩子遇到难题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孩子们要通过解题来锻炼能力和思维的需求。难题解决了并不等于能力提高了,知识掌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之后会发展,这个东西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需求,对它的依赖性也就渐渐减弱了,所以家长也大可不必去过度的忧虑。

  利用好“解题神器”的教育属性 应该合理科学的使用

  北京晚报、资深教育媒体人郑勇认为,无论家长、老师,不可能杜绝这个事情,但要让他如何利用好这件事情。同时如果老师能够与这些“神器”相结合,能够掌握到孩子的“痛点”,教完以后知道学生的问题出在哪,能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重点在于如何合理的引导和科学的使用,而不是完全的肯定或否定。

  现代教育报、资深教育媒体人罗德宏认为,作为一个教育产品要先看什么属性,有需求一定就有市场。但教育产品还有教育的属性,有更多的内涵。产品的研发者也知道,初衷并不只是让孩子获得答案,他可能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更多的解题的过程,思路的延展。目前从家长和老师的反馈来看,“解题神器”这类的确有很大的争议,关键在于学习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我认为,当面临争议和需求导向的时候,产品肯定会做改进。

  此次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微博]附属中学杜祥、人民网教育频道熊旭以及多家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并以“互联网+”概念进行延展,就“互联网+”如何与教育更好的结合,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和便捷的教育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文章关键词: 解题神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