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八届新浪中国教育盛典在北京举行。近日引起热议的BBC系列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主角之一、华裔教师杨军亮相“大家说”环节,以“我们的老师够坚强吗?”为主题发表演讲,这也是她回国后的首次公开演讲。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师不好当 家长(微博)轻言弃]
从2001年杨军参加第一次教师培训开始,中英教育的差异便常常让她诧异不已。“试讲的时候,说实话我自我感觉挺好,但没想到评分表上没有一项及格!”杨军回忆道:“在英国当老师,你必须随时确认孩子们到底听懂了没?而当时我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几乎忘记了去和学生互动。”
在杨军曾执教的英国学校,三点半左右孩子们就可以放学。但对老师而言,往往要到五六点才能下班。“我们每天都有会议,同时还需要每天更新工作日志,与家长保持高频率的沟通。与国内不同的是,英国的家长会要求老师必须与每位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英国家长“轻言放弃”的教育态度也让杨军印象深刻。“如果孩子数学不好,我们国内的家长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直到学会为止。这也让我们的孩子更有韧劲。但英国家长就随便多了,他们会说‘那就换个科目吧!’英国学生更是如此,有时遇到较难的家庭作业,第二天你的课堂上就会有不少学生干脆不来了。”
此外,英国学生也让杨军感慨“hold不住”。“中国孩子上课往往懂得守纪律,但你只有先得到英国孩子的尊敬,他们才会理你。所以虽然现在我和孩子们相处很好,但背后隐藏着很多心酸。”
[点赞中式教育:中国教育没有让我失败]
在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杨军与英国的教师展开了教学PK,并最终胜出。这一结果引发了关于中英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杨军也因此被邀请成为英国教育(微博)改革小组唯一的华裔成员。
“但他们其实从内心并不承认中国教育的胜利”,杨军说。应试性成为中国教育最为诟病之处,但杨军认为,英国教育对分数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中国。“每次考试后,我们都被要求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凡是成绩下降的学生必须给予补习,并且要在工作日志上详细列出解决方案。”
杨军并不讳言中国教育仍有很多亟待改进之处,“但英国也有很多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这也是英国教育大臣要我加入改革小组的原因,我对我们国家的教育有信心,我是中国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中国教育没有让我失败。所以,我赞中国教育!”
以下为杨军老师《我们的老师够坚强吗?》演讲实录:
杨军:首先谢谢新浪教育(微博)给我这个机会,我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还是第一次,好像让我感觉到我第一次站在英国的讲台上,第一次面对英国的学生用英语来讲课的时候那个心情,那种感觉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也是蛮紧张的。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老师坚强吗?要想做一个老师自己也要很坚强。我自己在国内师范大学毕业当老师,后来研究生毕业,我去了英国以后,我就想当老师还不错,因为在英国我看见那些孩子他们走在大街上经常说“Please、Thank you、Sorry”,好像特别有礼貌,我觉得教他们一定非常快乐,因为他们说话很有礼貌。第二,他们班特别小,只有30个学生,比起中国来说只有一半,这样很好,当老师还是蛮不错的。第三,他们假期特别多,他们一年三个学期,我们这边是两个学期,每一个学期有很多假。所以,我觉得这不错,那我去当老师好了。
可是我当老师,2001年参加培训的时候就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个样子。我记得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觉得我备的课特别好,按中国的习惯,我当时备的是一节生物课,动物进化的课程,我当时给九年级的学生上课。我上完以后我觉得还蛮不错的,我自己感觉还挺好的,我的大学老师就坐在下面听课,他手里拿着厚厚的纸,他要看我过了没有,达标就打勾,没有达标下次听我课的时候我就要注意。每个格都打勾才能过,而且打一次不行,每一次听课那个勾都要被打上才可以。
所以,那天我把课讲完以后我自己感觉还蛮不错的。后来到下课以后老师说给我过一下。我就坐在那儿跟他聊天。那天我的课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勾,全部都是失败。他说你在课堂上讲课你就站在那个台上就没有动过,学生在底下上,学生是学生,你是你,你有没有跟学生互动啊?你有没有问问学生他们听懂了没有?你在上面讲你的,他们在底下做他们的,你们根本就是两个世界,你定在那儿就没动,从头到尾说得我就是失败,什么都没有成功过。我就感觉OK,英国的教育不是那样的,我要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我只要问学生,不是我讲他们写笔记。所以,我以后就要慢慢的训练另外一种方式去讲课。
9月份入学,到了冬天11月份、12月份,在圣诞节之前,我们班同学都是英国的当地人,他们觉得这个课太难了,我们还要写三篇大论文,每篇5000字的样子,他们觉得这个太费劲了,不值得。到了圣诞节的时候,1/3的同学都离开了。我告诉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虽然是我们班唯一的一个英语是第二语言的一个人,讲起英语来很重的中国口音,有的时候学生会听不懂,我只能在黑板上把字写出来学生才能懂,一年以后我拿到了QTS,就是英国的资格证。拿到以后我就进入了这样一个学校,一个普通中学。
我们学校全部是玻璃式的,谁都能看见谁,如果你班上的同学乱,你下座位或者讲话,虽然别人不在你的教室里,别人能看到你在教室里做什么,领导站在中间一看就知道哪个老师班上秩序不错,哪个老师管不住学生,他非常清楚,一眼就看见了。所以,有的时候像我这种中国人有的时候小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英国老师训学生,学生一听就听话,我就不行,我有时候觉得我要是说话一着急逗乐,学生就笑了,因为英语本身就不是我的母语,我一着急说出来的英语真是好可笑,学生都哈哈大笑。所以,我这样生气不行,学生捣乱我生气不可以,我一定要控制我自己,想出另外一种办法来管学生。所以,有的时候一种自嘲和幽默感就要学出来。
那个时候第一年, (某省) 教育厅的一批教育工作者来我们学校访问,那个时候我还蛮年轻的,我就跟他们搞一些友好交流的活动。我在第一年虽然是那儿的老师,但是我还要通过很严格的,整天要听你的课,整天要给你划杠杠,等过了以后才能拿到资格。那是个女子中学,在一个很美丽的地方,那个地方也都是一些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还是蛮高的。
我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年,挑战也特别大。第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中国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太一样,中国的学生不会的话,他就不断的学,家长也会鼓励他多练,数学不好多做点儿题,琴弹的不好多练习,多拉你就会拉好,他就有这个韧劲儿,英国人数学不好家长就说“你数学不好,算了,你不是学数学的料,学点儿别的吧”,他是那种态度,没有中国的那种不好多练习我就会好,他不是这样的态度,很快就放弃,非常快。再一个就是纪律。中国小孩子上课自觉的遵守纪律,纪律的管制一定是在学生尊敬你的时候你才能管住他们,在你得不到他们尊敬的时候你根本就管不住他们,因为是平等关系,他们根本不会理你。所以,这个也差距非常大。
再一个我自己的语言,我自己的语言也是在不断提高的过程,要是说起一个心脏的构造,一个眼球的构造,那字就很多,要是说起元素化学周期表,说起试管、烧杯、氯化钠等等化学反应,很多很多的东西,自己用英语去讲课,别的老师用一个小时可以做出来的事儿,我得要用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才可以做出来。所以,有的时候我在家里备课,改作业时间特别长,我老公看着我工作时间特别长了,就开玩笑说,一个小时一镑钱了,又过两小时了,他说五毛钱一小时了,我还在那儿接着干,没办法,我要做好就只能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再一个就是家长会也不一样,我们开家长会五分钟,五分钟,一对一的,不是大家集体说说就完事儿。所以,对每个小孩的针对性特别强,所以,这些都不一样。你的targets、accountability,你对你的学生考试成绩负责任,学生考试成绩跟你工资水平是对接的,甚至跟你是否被雇佣是对接的,再一个就是不断的测试学生听懂了没有,在一堂课上每5分钟,每10分钟要测试一下他们听懂了没有,事情特别多。
大概看一下,这是我2012年的课表,一个英国的老师一周25节课,一周有5节课可以不上课,但是不是平均到每一天,如果你的同事生病,你还要替他。我乱七八糟的课都有,每一个年级的课时也不一样,可能七年级生物,八年级物理,九年级化学,课时也特别多。你看他们放学放的比较早,15:35就放学,但是中间没有向国内中午吃饭回家休息好长时间,午饭时间就是一个小时的样子。放学以后我们要处理很多事情,上课期间学生调皮的学生,那个时间就是你给家长打电话,跟家长沟通的时间,我们每周、每天都有会。我一般回家都得五六点钟,根本不可能哪个老师15:35就走掉了,一般都是五六点老师才能走。
每一个老师在这一年最少有三个targets,我的学生在我接他们课之前他们有的人是A,有的人是B,有的人是C,但是我教他们一年之后85%的学生都要考过他们的targets,如果学生没有达标的话,我得要有证据证明我是如何帮助这些没有达标的学生的。当很多人说中国的教育是一种考试工厂的时候,只是为考试来做准备的时候,你从这里可以看到英国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的。
平时考试的时候一看到哪个学生成绩低了,我马上就要帮助他,就要给他们补课,帮助那些学生。这是学生的日记,一些学生太调皮或者怎样,我就要跟家长沟通,这是我写的东西,家长签字,我随时要跟学生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这样才能让他上课的时候专心一点。
我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我特别想家,因为我觉得我好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为了变成一个英国老师完完全全忘掉我是谁了,我的语言,我的文化都放到一边。有一天中午有一对法语老师他们突然用法语开始对话,我心里特别难受,要是有谁在这个时候跟我说两句中文我会多高兴啊,我心里特别孤单,是不是中国人我都不知道了。我很难受的情况下我就开始跟学生搞一些中国的活动,每年中国年我们都跳扇子舞,都是我给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花木兰,我们跳一些舞蹈让我不要太想家,也做一些剪纸让我自己不要太想家,同时孩子也特别高兴,孩子没见过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也学得很开心。再一个我领他们去中国搞一些友好学校的活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带他们出去的时候总是被我们自己的同胞叫“导游,过来,过来”,所以,我也没什么时间告诉他们我是谁。我就感觉我在我的同胞面前我就是个导游,我就不可能是个英国老师。
我就真的很不知道我自己是谁,属于哪里。我心里很难受。所以,我有很多的问题我都没有答案,关于我自己是谁。
这么多年我写了很多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没有答案,没有答案的时候我在2013年到2014年我带着这些问题去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学习MA in Education, focusing on Language, culture and identity,就想问问我到底是属于我的故乡还是属于伦敦,还是属于西安,我是谁,我要找到我自己的位子,我已经都糊涂了。所以,在这一年的学习当中,我理论上提高了很多,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被BBC看上了,让我参加了摄制工作。在我摄制的工作中完全要求我忘掉我英国的教书方式,用中国人的方式来教。我说的1:3是什么意思?1:3是我一个中国老师我教三门课,物理、化学、生物,他们英国的平行班的老师是物理是物理老师,化学是化学老师,生物是生物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我1:3赢了他们。这就是BBC拍片的时候我要教的生物的课程,就在那四周,英国人教什么我就教什么。最后去考试我们考赢了。
因为这个事情我也写了很多的文章,我的文章发表在当地的TES上,这是我的一句话被他们引用,英国教育大臣也因此邀请我作为英国教育改革知识小组的一个重要成员,唯一的一个亚裔成员,为英国的教育改革出力。我们都已经赢了,他们英国的校长还不愿意承认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它的优越性。
我今天没有太多的时间,我属于谁?我属于祖国,这是我的根,我也属于英国,我觉得中国和英国好像我的爸爸和妈妈一样,我不会说我更爱妈妈,更爱爸爸,两个国家的教育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短,BBC这个片子让中国也考虑到自己的教育有好,可能也有需要改进的,英国也有很多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中国也有很多要向英国学习的地方。我坚信我们中国的教育的好处,我是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中国教育没有让我失败。所以,我赞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