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考证热”给我们上了怎样的一课?

2015年12月10日 15:15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考证热”并不是新鲜事物,且在大学校园里一直“高烧不退”。考证就那么有吸引力吗?它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放眼现实,面对走出“象牙塔”之后的不可预知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用考证来充实生活并将考证数量作为评价优秀与否的一大标准。

  据某社交媒体调查结果显示:超八成大学生看重“考证”,认为考证可以扩展知识体系、为求职添加砝码;此外,还有部分人将体现自己实力视为考证的巨大动力。显然,当下考证已超出了“多个证书多条出路”的原始初衷,多少有些“秀”的心理开始在大学生群体中显现出来。对此,笔者认为:为考而考、为秀去考的“考证热”亟需加以纠正,切莫被其牵着鼻子走。

  教育家黄炎培曾言:“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而已。”那究竟什么是“不可少之件”呢?一摞摞毫无生机的证书与丰富的课外实践、卓越的人格魅力、扎实的专业背景等综合素质相比,显然后者的含金量更高。而脱离了实践的盲目考证往往是纸上谈兵,极易沦为“考本本、拿本本”的形式主义。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伴随新常态下的社会发展趋势,用人单位在选拔和考核人才时逐渐走出了“唯学历”的门槛时代。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的那样,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而单就考证而言,它的确是一种证明你有某项能力的体现,但不应该是你有能力的唯一证明或重要证明。学生们渴望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积累资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当下人才考量的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倘若因为考证因小失大,尤其是忽视了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一不小心就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真正的大学教育不能过分突出教育的实用功能和政治服务职能,而要回归教育最本质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文章曾犀利指出大学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再细想下大学生们盲目考证的因由,除了个人原因外,想必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与实践脱离等有着密切关联。当四年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大学生们认为从学校获得的自身提升有限,自然投向考证等方式以获得自己认为的安全感与成就感。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盲目“考证热”折射出来的教育问题众多,对高校而言,如何真正培养出真才实学的人才自然成为了办学过程中的最大挑战。

  当然,笔者在此并非指责考证这一行为,而是希望透过“考证热”深刻反思大学生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其而言,不顾实际,盲目为考而考要不得;被“证”左右,一心想着有证便高枕无忧也要不得。而“考证热”降温之事绝非一己之力,要看决策部门、学校、学生、企业等如何通力配合了!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员线教平

标签: 大学生证书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