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校园信贷刷单返现何以能让学生心动

2016年10月17日 08:22 红网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0月15日,河北邢台一高校学生郭丽(化名)反映,今年5月,有人以做兼职刷单为由让学生注册校园贷款平台,通过学生贷款平台办理贷款,向学生保证不用他们偿还贷款,每单向学生返现20至50元。几个月后,该人失联。目前,邢台多所高校超20人受骗,涉及贷款金额近100万元。(10月16日《京华时报》)

  以兼职刷单为诱饵,保证不用借贷学生偿还贷款,让其通过校园贷款平台办理贷款,这样的诈骗套路显然高明不到哪里去。可实际上,偏偏就有高校学生上当受骗。即便有前车之鉴,也阻挡不住他们跌入陷阱的脚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到底是什么驱使高校学生为其所动?

  校园信贷在高校圈地跑马,对学生一族到底是“福音”还是“陷阱”,恐怕仍是一个各执一词的辩题。而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迅速崛起,亦然说明高校学生对于信贷有着足够的热情。无论这种“热情”基于何种缘由,在信贷乱象日益凸显的今天,依旧应该有所保留。诈骗分子之所以能将魔掌伸向校园,正是由于网贷平台为学生借贷提供了“绿色通道”,使得他们贷款更加便利,门槛也更低。只需要学生的身份证、学生证、校园贷款APP,暗藏贷款套现陷阱的刷单任务,即可轻松完成。

  当然完成这项工作,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学生愿意接受这份“刷单兼职”。仅在邢台,就有多所高校超过20位学生受骗,涉及贷款金额近百万。放眼全国高校,那些急于挣钱且警惕心理薄弱的大学生恐怕也是重灾群体。“当时说是做刷单,每单给我们20到50元”,类似的套路看似很俗,且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按理来说基本不会有人上当。但现实呢,对于家庭条件困难且急着挣钱的学生,却是一种不小的诱惑。毕竟,校园信贷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加上邀其刷单的人“再三承诺”不用自己偿还贷款,如此可以轻松赚取“合情合理”的刷单费,何乐而不为呢?

  可令人费解的是,既然是拿自己的证件进行贷款,那些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去了哪里了?20元至50元的刷单报酬。或许是一种合理的心理预期。难道就不曾考虑到,在数个校园贷款APP上大额借款,万一“承诺人”消失不见,巨额债务将由谁承担的问题。事实上,骗子一旦得手,就逃之夭夭,学生可能连他们的长相都记不清,手里更没有他们任何的个人信息和行骗证据。

  骗子行骗,固然可恨。但高校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屡屡受骗更让人唏嘘。诚然,骗子是各类诈骗现象的始作俑者,诈骗伎俩也的确在不断翻新变化,可有些大学生为什么就没有从接连的案例中汲取教训?脆弱的心理防线为何迟迟没有加牢加固?对于校园信贷,在相信诈骗分子的说辞之前,脑海里那根紧绷的弦为何轻易就让道?

  说到底,还是治理校园借贷平台的老顽疾,这也反映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这些看似独立的个体,其实又极端地依赖于学校与家庭的引导。高校很有必要开设关于金融防骗和理性消费的课程,从而培养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和契约精神。这也是从意识层面,遏制高校沦为诈骗现象滋生的土壤。

  文/磊磊

  责任编辑:漠白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2671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87798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