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混龄中的“矛盾”与和解
“站好最后一班岗”的50后、职场骨干60后、职场中坚70后、职场主力80后及职场新人90后,从来没有一个时期的职场像现在这样,各代际人个性差异如此大,“全年龄”正成为职场新常态。
在混龄共处时代,究竟“年轻就是资本”还是“经验为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军教授表示,实际上,职场混龄的所 谓矛盾,更多来自于新的工作业态下共同的压力所致,相互贴标签,其实是把对于工作的压力转嫁到了职场的人际关系中,这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代际差异引发“年龄危机”
2016年,中关村创业者平均年龄仅39.1岁。这是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关村指数”中的数据。从90后创业者到95后,再到现在的 00后,创业者群体的年龄已经越来越前移。此前,一位00后关于“30、40岁老一辈企业家”的言论就曾在网络上引起过极大关注,甚至小米集团的CEO雷 军都自称“作为老老老一辈企业家,个人感觉压力山大”。
过去,年龄大是优势,代表了丰富的人脉和经验,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打游 戏可以赚钱、做直播能够获利”,新生的众多经济形态使得职场生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谋生工具、技术手段的不断翻新使得年龄在很多工 作环境中成为一种“负资产”,与此同时,能快速接受新事物的年轻却成为优势。
“老板比我年轻十几岁,虽然在IT业并不少见,我还是觉得挺别扭。”作为项目顾问,老张坦言,自己已经成为了行业的边缘人。但面临已开始涌入职 场的95后,1990年出生的软件开发师小陈却也忍不住自嘲地说:“过去熬夜工作,可以连轴转,如今却端着保温杯,还泡一把枸杞。”更新换代太快,甚至连 90后也开始以“丧文化”来抵御无所不在的年龄压力,职场上,“年龄危机”成为“混龄时代”的新共识。
混龄职场各有标签
年初,“盘点奇葩公司规定,女职员上班嗑瓜子被罚吃10斤”的新闻曾成为职场笑谈,对于身在外企的陆小姐来说,嗑瓜子却直接和“中年大妈”联系在了一起。
“最讨厌那种一边嗑瓜子一边闲聊的中年大妈,严重影响了办公氛围。”在陆小姐看来,职场女性都应该像《欢乐颂》里的安迪一样,走路生风,八面玲 珑。“我比较关注创意搭配、美食音乐,这些她们都不懂,所以我从来都不跟她们聊天。”工作之外,陆小姐自认与年长的女同事们交流甚少。
然而,当80后、90后在吐槽中年职场人的时候,“80后爱跳槽、90后不服管”,这些“职场上的年轻人”因为缺乏责任感也不断遭遇负面评价。
“说实话,90后不够成熟、又欠缺职业经验,这都是客观现实。但是,过去对付80后的那套批评教育在90后身上可是一点没用,他们总有一堆理论 等着你,反而会把我说的无言以对。”对于年轻同事,70后的人力资源主管陈荣认为,他所接触的90后在工作中更加强调个性偏好,也更重视自我表达。“这使 公司管理面临不少挑战。”陈荣说,“时代大潮冲击下,每一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学习,过往的经验优势,不再能提供安全感。”
应对压力才是共同焦点
“中年人最容易被清洗出去,你的性价比是下降的。”戴尔亚太区前销售总监张思宏曾这样对媒体表述。此前,在IT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公司一次性裁员的大多数员工都是中年人。
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的是,职场前辈很难在职场新人那里找到可以重复过往经验的土壤,而对于从小就生活在网络空间,喜好发表自己主张的90后来说,没有太多经济负担,内生价值的判断标准成为他们行为做事的首要准则。
和弈(中国)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韩庆峰是中国较早从事90后群体研究的专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实际上要开始这一对话过程比想象的还 要困难。”韩庆峰表示,一方面,虽然90后们迫切地希望对话,但是由于其成熟度与经验的欠缺,他们往往不了解怎样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互动。
而对于老一辈的人,他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这条深深的代沟的存在,但是面临社会普遍性的年龄压力,导致老一辈的人自然地把由代沟引发的种种不适与冲突的责任“标签”给了年轻人,而使他们内省的过程迟迟无法开始。
“虽然相对而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年少者的能力增长更为有利,但年长者的职场经验和人生阅历仍然是宝贵的财富。职场混龄,共处公事,取长补 短,相互配合,共同进步,仍然是职场处事的基本原则。”对此,刘文军表示,“职场混龄最是考验领导的智慧,领导的职责在于当好合唱的编曲和指挥。一是要建 立一个包容性强的愿景;二是知人善任,分配恰当的角色;三是处事公平合理。”(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