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文抄袭”案:还有多少鱼目混珠?

2017年12月15日 17:56 中国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日,记者接获举报,西南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建筑与设计学院三名学生联合署名发表在行业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涉嫌抄袭同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2011级一名硕士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

  在文章的字里行当中,很多时候对于抄袭或者剽窃认知是不同于真正盗窃的。盗窃涉嫌刑法加身,剽窃只是一种形式上或者停留在口头上的声讨,这或许也算是文章抄袭成风、屡出不绝的原因吧!为了达到某些评奖和目标需要,逼迫着一些不愿费脑的人铤而走险,厚着脸皮去抄袭一下。甚至为名利者,也是趋之若鹜。毕竟,即便是出了事,重则也就是被冠以“文贼”之称。

  撇下西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抄袭纠纷案的瓜葛,只讲论文抄袭,好像很多时候,抄袭的界限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泾渭之分。只不过很多时候的引用,都在最后注明出处罢了。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研究,或者这就是最基本的论文成形而已。但是,如果真正的去沉下心、行与足地去弄一篇论文,少说也得月余时间,多则数月数年不等,但是很多时间,时间的迫切和论文的产出,是不成正比的,多数都是招招架架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行业的的刊物是有篇幅和篇数限制的,这些刊物多久发表一期,一期发表多少也是有数量要求的,这造成了另一种可能,等或者跑。除非是论文特别有见地,发表论文者是业内翘首、知名专家,其他人都可能沦为遥遥无期。那么只能求助于一些掮客或者想其他办法,只要打通这一门墙,什么查重率,那只是另一种形式,论文者提供了查重标准,杂志社也就开始提上了编发日程。

  规范这些东西,其实需要社会的前置,如果认知纠正不过来,那么只能退而求次,在最后关口把严滤毒了!就譬如这个杂志社的查重,应该自己亲自动手,都是同样查万方,还能有不同的结果?这不是责任的问题,也不是拈轻怕重的事,只是关乎到一个行业内生死存亡的事,假设说,刨除了评价或者职称来讲,行业内的期刊到底能够存活多少,行业内的最后一根稻草倒向谁,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

  (原题为《“论文抄袭”案,还有多少鱼目混珠?》)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教育官方微博 返回首页

新浪教育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41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