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正文

慈颜永存--母亲逝世周年祭

http://www.sina.com.cn 2001/05/08 10:42  新浪文教
新浪网友:金易

  (一)

  1998年12月19日,那是我一生中最为悲伤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我亲爱的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深深挚爱的孩子,从此留给我们无限的哀思。每当想起这个日子,伤痛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在我心中流淌。

  记得那是我从加拿大考察回国的第一个周末。早晨,我与妻一起刚从早市买菜回来,就接到大弟的电话,“哥,妈已经走了……”“什么――”象被雷电击中般地,当即我就惊呆了,脑子嗡地一声,“不是昨天还好吗?”“是的,可今天早上就不行了,你快来吧”。放下电话,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这不可能,不可能……”只有这一个念头在脑海里盘旋。

  虽然母亲已病了接近两年时间,几个月前病倒在床上,后来又不大吃东西,仅靠打针维持,但是我认为母亲生命的烛光还会顽强地点亮着。从去年11月底去加拿大到12月13日回来,这期间我一直十分为母亲担心,生怕母亲的病情突变我无法回来,给我留下终身遗憾。回国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妹妹,询问母亲的病情,听说基本上维持原况,只是由于长期卧床长了背疮,我才稍稍放心,本来想这几天抓紧打听有无治疗背疮的药,没想到母亲她老人家会这么快离我们远去……

  妻见我愣在那里,就问,“怎么啦?”我刚说出“妈已经去世…”刹那间,就觉得一种巨大的悲痛冲上心头,悲伤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捂住双眼,第一次在她面前失声痛哭。自从成人以来,虽然经历过许多生离死别,我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坚强的,十几年来几乎没有流过一次眼泪。唯一的例外,是那年回温州旅行结婚。临返京的那天晚上,突然想到自此以后,不能再经常回家乡,不能再经常看望、照顾母亲老人家了,悲从心来,悄悄地流过一次泪。此外就是这次了。我怎么能不痛哭流涕啊!从此,我就再也看不到母亲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母亲亲切的叮嘱,天底下难道还有比这悲伤的事吗?

  我的生命是母亲给予的。从一来到这个世界,我就在母亲的哺育关怀下成长。即使在离开母亲的所有日子里,无论是在上海读大学的四年中,还是来北京的十几年里,我总能感到母亲时时在我身边。每当想起母亲,我的心中就感到温暖与平和。然而,从去年12月19日起,母亲对我来说,就只是一种永远的怀念了。我只能在心里与梦中回到母亲她老人家身边,来倾诉心中无尽的思念。

  岁月是多么无情啊!从我大学毕业到北京后的10年间,母亲曾经三次来京,虽然已年愈花甲,不管是乘火车、乘飞机都是独自一人。那时母亲的精神和身体都还那么好,腿脚都还很灵便。星期天,我经常陪母亲游览京城著名的景点;平常我们上了班,母亲慢慢地把家务活都料理妥妥当当,把家里整理得干干净净。余下时间,母亲自己在家看书、看电视,或者给我们打毛衣。母亲的手是那样的巧,我们三人穿着母亲给打的毛衣,经常受到我们的同事们的称赞。第三次来京,正赶上女儿刚上小学,母亲就天天到学校门口接送。1993年3月,小弟生了女儿,再三来信请母亲去。母亲最后一次离京去深圳,也是自己一个人乘飞机去的。

  没想到几年之后,母亲的身体会迅速地衰弱下去。最初妹妹发现母亲不爱活动,还以为是缺乏营养,给母亲买了一些补品吃也不见效,后来到医院一查,才知道母亲患了脑萎缩症。从得知这消息起,我就时时地牵挂着母亲的病情,思绪经常会不由自主地飞向遥远的家乡。两年时间里,尽管妹妹与大弟寻医求药,想方设法为母亲治疗,然而母亲的病况还是不可逆转地逐步恶化,每发一次病,病况又重过一次,由前年的半身麻木、去年的复发失语,两个月前卧床不起,到最近不打针就会昏沉下去。

  因为不放心母亲的病情,去年我曾经两次回温州看望。春节时一个人回去,和妹妹一起陪伴母亲共度除夕,记得那时母亲的神志还很清楚,但因为讲话含糊,我无法理解母亲想告诉我的事情。去年11月初,我利用去厦门开会的机会,又回去看望母亲,那时母亲看我的目光已很是茫然了。我握着母亲那骨瘦如柴的手,心中有说不出难过,但我相信母亲能够认出我来,母亲凭着直觉感知我的到来。我回京前,去向母亲告别,母亲紧握着我的手不放。那一瞬间,我感到无比非常悲凉:过去常说善有善报,母亲一辈子为人那么善良,为什么老年会得这种病?事实一直到逝世,母亲没有给我们兄妹四个留下最后的遗言,从而使我们终身的遗憾。

  接到大弟电话的当天,我就乘飞机赶回家乡,与妹妹弟弟们一起,怀着极度悲伤办完母亲的后事。回到北京,虽然表面上生活又象以往一样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失去母亲的伤痛却一直排遣不了,它时时索绕在我的心头,牵动着我的思绪。多少次在梦中,我又回到母亲的身边,陪着着她散步,陪着她说话,陪着她干着家务活……可每次醒来,更感到分外的悲伤。每当独自在家,面对母亲的慈祥的遗像,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许多关于母亲的往事。

  (二)

  在许多人眼里,母亲只是一位平平常常的人。

  确实,母亲是那么平凡,象许多人的母亲一样,终年操劳,任劳任怨,疼爱子女,勤俭克己。在工厂里,母亲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在鞋厂工作多年后退休回家,一直操劳家务到最后得病;在社会上,母亲只是一名普通妇女,与邻里、亲戚朋友和睦相处。像许多经济不宽裕的工人家庭的主妇一样,在那些年里,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庭的生活、为我们兄妹操了一辈子的心,默默无闻地付出了她的所有。

  我怎么也不会忘记我们一家经历过的艰苦日子:六口之家就住在西洋巷6号楼上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里,房间里摆了三张床、一张写字台、和大衣柜,几乎没有多少空间;而厨房就在门外的共用“前间”,锅灶是父亲自己打造的,所有吃用的水,要一桶桶从楼下提上来,所有污水要一桶桶从楼上提下去,一不小心水就从楼板地漏下去,而那摇摇欲坠的木楼梯至今想起来还胆战心惊。最难堪的是,由于房间小放不下马桶,不得不放在房间后的过道,也就在隔壁长寿家的门口,为此我们遭受多少冷眼啊!这种情况直到1965年我们家搬到百里东路,居住条件才有所改善,但随着我们兄妹渐渐长大成人,许多问题又摆在面前。

  虽然家庭环境条件一直不怎么好,但母亲从不怨天尤人,总是以一颗平和的心来面对生活。爸爸是温州鞋业界有名的师傅,每月工资收入也不算低,可由于每天不离烟酒,个人花费较大,能够交给母亲的钱就很有限,而她自己的工资低,家底本来就薄,所以要维持六口之家的柴米油盐,抚育我们兄妹四人成长,是件不容易的事。为此,母亲不得不处处精打细算,经常丁吃卯粮、前债后还。好在母亲无论在亲戚朋友中还是同事街坊里,人缘口碑都非常好,手头实在没钱,也总是想方设法调剂一下,拆东墙补西墙。这种状况直到我与妹妹做工后才逐步改善。虽然家庭经济一直比较困难,但她总是尽其可能使我们兄妹平常里吃饱穿暖,过年过节时穿得整整齐齐,过得热热闹闹,从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

  母亲对我们哺育的恩情,是永远倾诉不完的。也许它象阳光、空气、春风、细雨般的太平凡了,过去不那么去注意,可许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心情仍难以平静。

  记得我和妹妹小的时候,正是大跃进时期,因为母亲与父亲都是白天上班、晚上还经常加班,不得不把我们送到幼儿园里全托,每星期才接一次。那时我们最盼望的就是星期六晚上母亲来接我们。记得一次妹妹不小心,脚趾头被幼儿园的石头砸伤了,母亲心痛极了,可又没有办法不送我们去幼儿园。那时我就盼着自己能得病,因为一有病,母亲就会带我到厂里看病打针,我就可以跟母亲在一起,不用去幼儿园了。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是新中国,也是我们这些普通家庭最为困难的年代,没有粮食,一家人吃不饱饭,而妈妈吃的总是最少的。而大弟却正在那时出生,由于营养不足,他得了奶疳,长得十分消瘦,为此,母亲一次次抱着他到八仙楼医生家看病,才使他逐渐病情好转。当时恰好厂里精简工人,母亲被下放到郊区去劳动。在我的记忆里,有许多个下雪天里,母亲背着大弟去郊区干活,背着他回来。

  小弟出生时,整个社会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没想到他一岁多时,患了痢疾,上吐下泄,赶紧送到二医里抢救,但用过许多药仍不见效,身体非常虚弱,几乎已近奄奄一息。幸亏父亲找到一个著名中医,采取先补体再治病的治疗方法,才保住他一条小生命。在那直接近两三个月时间,母亲就一直守在小弟身边,煎药喂药,没日没夜地照料他,才使他渐渐脱离危险。出院后,大约有半年多时间,母亲没有上班,在家悉心照顾他,根据民间验方,小弟病后要吃黄鱼干炖红豆来补养,于是母亲天天做,让小弟喝炖出来的汁,剩下来我们正好用来下饭。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小弟的身体慢慢恢复健康了,虽然与其他同龄人比稍矮一点儿,却长得白白胖胖,那么的可爱。

  我们小的时候,母亲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担惊受怕;等我们长大了,母亲又为我们的工作、婚姻而发愁;待到我们成家立业之后,母亲仍然还要为不在身边的我们牵肠挂肚,饱尝思念之苦,还要为她的孙儿、孙女们付出她最后的心血……虽然这许许多多的事,十分平凡,从母亲她自己来讲,只是尽了一位母亲应尽的责任,但对于我们的一生是那么的重要。没有母亲,哪有我们的今天?

  (三)

  在我的心里,母亲永远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虽然母亲的一生历经坎坷,经受过许多磨难,遇到过一些难以理喻的人,见到过许多令人不平的事,但母亲一辈子保持一种高贵的气质,始终以一颗善良的心,平静地对待人生、对待家人、对待他人;表面上母亲懦弱忍让,但是在关键时刻母亲却总是深明大义,处处以儿女的前途着想,处处为他人的处境着想,常常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从不与别人争执。从这方面来说,母亲可以说就是善良、慈祥、谦和的化身,她有着许多伟大的品质。

  母亲不仅仅关心我们的吃饱穿暖,而且十分注意对我们的教育,从不象其他父母那样经常打骂孩子,而总是言传身教,让我们自己去认识、理解做人的道理。由于家庭原因,母亲小时候只念过三、四年书,但凭着自己的努力,她认识了许多字,能够看书写信,在她的朋友同事中,也算是个小知识分子了。也许从小受家庭的影响,也许从自己的经历体验到,母亲深知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虽然母亲不知道什么叫学前教育,可在我上小学前,她有空就教我认字,教我写自己的名字。如果说我至今还保留喜欢写作的爱好,这不能不说与母亲的启蒙有着很大关系。

  母亲似乎很早就意识到,要让我们摆脱原有生活环境,读书是一条重要的道路。因此,她常常以平阳二哥为例子,讲他怎么克服困难考上大学,让我好好向他学习,将来争取去读大学。为了使我多看些课外书,增长知识,母亲经常从厂里的图书室为我借小说。我在小学看过许多书,如《林海雪原》、《铁道武工队》、

  《敌后武工队》、《烈火金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和《三国演义》、《水浒》等,就多数是母亲给我借来的。这些书籍给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使我从小培养起对文学的爱好,使我开阔了眼界,懂得了世间的许多道理。正因为从小受母亲的影响,我和我的妹妹弟弟们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和品德表现一直都不错。从我们的身上,母亲似乎看到了她的希望。然而,文革大革命打碎了我们上学的梦想,也更加证实了父亲关于“读书无用”的看法。所以除小弟外,我与妹妹、大弟从十四、五岁就开始去做工,即使以后开始“复课闹革命”,我们也没能再去上学。对此,母亲感到十分无奈。但她总是鼓励我们多看书,支持我吹笛拉琴,大弟学画、小弟下围棋等爱好。她认为,有个爱好,多学一点,总会有好处。

  正当我与妹妹、大弟上班做工后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时,一场灾难却突然降临了。1977年11月,父亲被查出身患重病,虽经母亲和我再三努力,陪他到上海医治,但回来后病情仍不断加重,到第二年大年初五就不幸病故了。

  接着,家里接连碰到几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大弟要去参军当兵。当时大弟工作单位已是国营工厂,父亲又刚刚去世,在这种情况下让他走,难免会有人说闲话,但母亲毫不犹豫同意了他,因为她最理解大弟的愿望,支持他出去闯荡。第二件事是我要去读大学。说实在的,当初我只是抱着多学习知识的想法参加高考复习班,报名参加高考也只是想衡量一下自己的学习效果,毕竟我只上过五年半小学,怎敢奢望一步登天直接去上大学呢。没想到我一下子考了个高分。这使我高兴之余又感到为难。上大学,这可是我从小的理想,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可是父亲不在了,大弟参军了,小弟还在上高中,第二年也要上大学,我如果再走了(温州,包括浙江省都没有文科重点大学,我如果上大学必须到外地去),家中千斤重担谁来挑?在这重要关头,母亲态度非常坚决,她再三对我说,“你能够上大学,很不容易,也是我们家的光荣,不要为了家里误了你的前程,你只管去吧……”(此时当我写到这里,眼泪充满了眼眶,我的母亲,什么时候她都是为我们着想啊,却唯独没有为自己考虑!)在我上大学第二年,小弟也不负众望考上了浙江大学。

  连续三年,我们三兄弟相继离开母亲身边,在备受人们赞誉的同时,母亲却从此开始饱尝绵绵不绝的思念之苦,与妹妹同时承担起沉重的经济负担,因为家中不仅少了我与大弟的收入,而且还要为我们三兄弟增加许多开支。终于等到大弟复员、妹妹结婚了,而我又到毕业分配的关头。那时我有两条路,一是同意学校推荐我到北京中央办公厅工作,那就不能照顾母亲了;二是要求回家乡,那就可以与母亲朝夕相处。从我当时的愿望来说,当然非常想到北京,北京毕竟是中国首都和政治中心,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可是我内心却实在很想回到母亲身边。到底怎么办呢,写信问母亲,母亲坚决支持我到北京去,她说:“还是你自己的前途要紧,不要想得太多……”。母亲的话促使我下定了决心,坚定地踏上人生新的征途。

  在许多人看来,母亲属于那种身体弱小、性情软弱、能力不大的人。可就是她这样平凡的人,在每个关键时刻都以极其明智的态度做出不平凡的决定。实际上,她在开启我们的前途之门时,却把许多压力和痛苦、许多寂寞和思念都留给了自己。是什么东西在促使母亲这样做呢?我想,最重要的是她深深爱着我们,她把我们这些儿女的一切看作比什么还要重要,宁肯牺牲自己的一切来帮助我们达到自己的理想。正是伟大的母爱,使她变得那样的深明大义、坚强果敢。

  母亲的不平凡之处还在于,她不仅对待自己家人这样,而且对待他人,包括亲戚朋友同事,也总是保持一片善心与热心。比如平阳二哥,在他家最困难的时候,母亲抚育过他,所以这次母亲去世,二哥也是最伤心的人。又比如我的几个阿姨,虽然不是母亲的亲姐姐,但母亲一直将她当作自己亲姐姐那样看待,逢处过节都要去看望,有什么心里话也都跟她们说,她们家里有什么困难,也一定尽其所能去帮助。正因为如此,所以她们的孩子、也就是我的表兄表姐们,现在还经常怀念母亲。还有银娣姨,由于孩子多,家庭曾经非常困难,虽然我们家也不宽裕,但如果她碰到难处来求助,母亲总是想办法帮助,至今银娣姨提起这些往事,还十分地感动。

  母亲就是这样的人,人家对她八分的好,她对人家报以十分;即使人家对她不好,甚至有负于她,她也从不记在心里,当人家走背运倒霉时,还尽可能去帮助人家(比如我姑妈家的事就是一个例子)。不仅对活着的人是这样,对待已经去世的也是如此。据我所知,我的祖父、祖母和叔叔生前,母亲都不曾见过面他们。但从我记事起,每逢春节、清明、七月十五,母亲总要摆好香案,在他们的牌位上,点上蜡烛、香进行祭祀。文革中牌位销毁了,但那以后祭祀中的礼仪还是照旧。父亲逝世后,当我们为父亲祭祀时,母亲仍然没有忘记他们。这些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了,但给我的印象是终身难忘的。我深深感到,母亲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真诚,她的善良植根于她内心灵魂的深处。今天,当我回忆许多关于母亲的往事时,我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我的心充满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做一个象母亲那样善良的人,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我想,这,才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妈妈的手(2001/05/08/ 10:37)
献给母亲(2001/05/08/ 10:34)
妈妈,你的小屋是我心中永远的家!(2001/05/08/ 10:29)
妈妈的饭店(2001/05/05/ 21:50)
最爱是你         --献给母亲!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五一旅游专题给您最快信息和贴心帮助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影视演出应有尽有--“五一”娱乐总动员!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