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国潮的兴起
亚当·斯密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市场力量是看不见的手”著名论断。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有人提出了“女性自发自觉地进步,也是推动男性社会进步的一只看不见的手”,读来甚感形象且有趣。而在这其中,又以近年来女性出国人数不断递增这一表象更为突出,算不算积极的进步我们姑且先按住,但它的确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搅
乱了这个男女同构的社会的深层次的呼吸。
女性出国潮的兴起,暗合当代女性普遍对目前工作生活不满足的心态。向来说“女主内男主外”,男人在外面打拼女人在家做饭擦灶台。其实谁说女人就胸无大志?只不过历史上对女人要求的“三从四德”就像裹脚布一样裹住了她们而已,但要求她们“相夫教子”又提供了另一个跃跃欲试的好舞台:你想成就自己,可又没机会,就哄着骗着你的丈夫你的儿子替你实现好了。中国传统女性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实现理想罢了。于是乎,一旦今日的主流社会叫嚣着男女平等,女人可以名正言顺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就会有一部分女人与传统割裂得非常彻底,一下子就宣告了她们与温良恭俭让的清白关系。
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我要变得更好,因为我追求更多。成百上千的女性义无返顾地踏上了飞往异域他乡的铁鸟舷梯,至少说明她们有理想,有勇气,有破釜沉舟的气概。当然有不少的女性出国是为了辅佐夫君(含男友),两人一起开天辟地,同时顺便实现个人价值的;更有相当数量的女性,正是她们才威逼利诱着夫君走出去的。因为男人越来越贪图安逸,胸无大志起来,女人们勃勃的野心却已膨胀到了大洋那头了。自己亲身上阵考出国太难太累,狡猾的女人就懂得利用男人对自己的爱,把男人哄上大铁鸟,再把自己拉扯出去过好日子。谁唱谁随?很明显,这虽然是“相夫”的新版本,但不也暗示着女性对男性主导权的胜利吗?
再看看《我的野蛮女友》里,全知贤一双粉拳暴打男友,还把他哄得团团转,却深得E时代年轻人的欢心,也清楚地表明:女性的世界除了爱情还大得很,她们敢做敢当,完全有能力改变甚至是主导男性的生活。女性已经离弱势群体越来越远了,她们咄咄逼人,甚至有比男人更宏大的梦想和追求,千方百计地实现,害得男人为了不被抛弃,只好颠着大脚板玩命地赶。
把出国当作手段的女性,希望在国外“镀金”回国后从事更好的工作,大展鸿图;把出国当作理想的女性,她们谋求能在国外定居生活。不管是哪一种,女人,一旦认定目标就比男人更现实。她们在各种人生模式中细细筛选着最适合自己的幸福,点击确认键后敢于牺牲一切全力打拼:这就要求她们具有更加结实的神经和准备承受更多压力的心脏。
她们的出国策略
举例:Christine,23岁,人力资源部主管。Christine是一个娇美的女人,任谁见了都会有点心动,忍不住想疼惜。但Christine说她自己能保护自己,而且,她想到处闯闯,最好能闯出一番事业。Christine喜欢有挑战性的生活。就像当年考大学她从北方跑到遥远而陌生的广州。现在,她想跑去大洋的彼岸――美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她想学成后能更有实力去闯。
其实Christine早就有机会出去。Christine的舅舅和姑姑分别在加拿大和美国,都有较强的事业基础。早在读高中的时候,爸爸就在考虑要不要送Christine出国读书,但因为她年纪还小、不放心而作罢。到了大学,校园“寄托”(指GRE和TOFEL)成风,而Christine的脾气是“大家都想我出去,我反而不想出去了”,所以她直接参加了工作。
现在,Christine想出去了。Christine的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这和她的大学专业完全挂不上钩。但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她从最基本的“勤杂工”一步步做起,很快升任部门主管。Christine对公司的认同感很强,因为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更因为她觉得很难得公司给自己这么好的机会,上上下下都看重她。但她认为自己的积累还是很不够,应该把自己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面。她想要个高起点,而不是螺旋似地前进。所以,她想出去接受更专业更完整的管理教育。
Christine的目标是美国的管理学院或MBA。学成之后回国开家咨询公司。这样,她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四处讲课、培训、咨询又可以满足她闯四方、长见识的愿望。
现在,Christine想靠自己出国,不愿要海外亲戚的经济资助,就是出国了,她也不打算住在亲戚家。独立是Christine的原则。她会向父母先借点钱以后还。如果要靠别人,不出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