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04年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联合举办了第三次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其中在北京举行的“聚焦特大国有企业活动”中,48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共提供了146个岗位,拟招聘228人,1200多名海外学子报名参加,500名海归得到正式邀请。
国企需求技术与管理海归人才
在对62家中央企业进行的统计表明,共有归国留学人员2000多人,其中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有1000多人,占半数以上。另一项在50家中央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平均每家中央企业有23个海归和两个外国专家。但分布不均,有的企业吸引了720名海归、聚集了50多位外国专家,有的企业则没有。特大型国企招聘会统计数据显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对多一些,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之比大概是3∶2。
国企为海归提供“没有抱怨的薪酬”
在招聘会上,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列出“一经录用,企业将比较市场价位,给予相对优厚的薪酬;企业将按照国家规定,提供法定的保险和公积金;根据工作需要,企业将提供适当的国内外培训和考察机会”等条件。神华集团公司负责人说,国有企业已经从过去的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发展到现在适度的待遇留人,他表示公司会给海归“没有抱怨的薪酬”。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虽然没透露公司的年薪,但他认为公司提供的薪水可以把真正的人才留住。
一位从英国约克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招聘会上只投了一份简历,她表示她对国企比较看重,回国一个多月,她投出的简历都是投往国有银行,如中行、建行、工行、农行。对于进入中央企业工作,她的看法是,国有银行资产很大,在那里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果去外企工作可能只是一颗螺丝钉,不会在企业中学到很全面的知识,但在国企任职或许自己有机会挑大梁。
一位从诺丁汉大学毕业的学生说,到国企应聘,他最先考虑的是将来的发展空间和得到锻炼的机会。对于小一些的企业,他认为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自己会受到更多的重视,薪酬待遇也灵活,但小企业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接到的项目也有限,所以他更倾向于把简历交给大的国企。
一位从英国MBA学成回来的学生认为,更多的国有企业正在转型过程中,领导者如今也很重视创新和前瞻性。他向中国 移动、中国 电信、中国人寿等都投过简历。他认为不应该还用“老眼光”看国企。他说,“有的人认为可能进了国企以后就用不了英语,实际上,国企也要求人尽其才,不可能支付那么多的薪水让你只发挥一方面的才能。国企的福利待遇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正在提高,在人事管理、员工培训、福利制度上与外企的差距越来越小。在招聘方式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并不比外企落后,国企接到的简历并不比外企少。”(刘辉 陈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