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名次,排坐次,崇尚地位,讲究排场,似乎是中国自古代科举制沿袭至今的习俗之一。华人们也难免将其带到海外,比房子比车比收入比头衔,尤其是比孩子成绩和能否上名校之风,在华人社区盛行不衰。这却与美国社会风气大相径庭!
在美国的职场做事与创业不能跟他人比。看别人偷懒你也磨洋工,看别人出色你也想较劲,或者想踩下去别人而自己往上爬,到头来只会给自己惹麻烦。美国职场评估是根据
每个人的自我表现,不兴“矮子里面拔将军”。在美国想成功得凭真本事,并不靠比较家世背景或有否傲人的学历。而中国好虚名爱攀比的风气,却使假学位文凭和拉大旗作虎皮的骗子有了可乘之机。
想去除攀比心要有个基本出发点:“个人的言行是对自己负责,而不是要与别人比或秀给别人看。”在这方面,中美两种价值观造就的基本素质相当不同。例如,当资历水平不如自己的同事被提拔为上司,是否甘愿被其领导?失去了高薪职业,是否能够接受薪资低得多的新职?拿了高学位却找不到称心工作,能否泰然任职于普通岗位?住过了大房豪宅,搬入小屋能否住得惯?曾经有过名声显赫时期,退休之后能否承受冷落?老婆收入地位比自己高,大男人是否能心理平衡?优等生考试不及格或没进入向往的名校而名落孙山,学生和家长是否觉得丢面子?等等……
美国本是个提倡公平竞争不讲阶级的国度,其民族也善于坦然面对人生的起伏上下,并不以身份职业高低贫富来划分人的等级。职场中的上下调度,经济局势的朝起暮落,更不足为奇。因此美国文化注重从童年时期就锻炼能上能下、居安思危的逆境应变力,一帆风顺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没有好处。
其实,在中国长期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来自两岸三地的华人们往往都有过上上下下贫富交替的坎坷经历。中华民族的忍耐力和韧性,也使我们不难做到上下自如。但另一方面,华人们爱面子好攀比的心态,却又常使人们在青云直上时得意忘形,而遭遇挫折时感到无脸见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下,对各种职业也分三六九等,认为白领高于蓝领,科研业高于服务业,当老板总比为人打工强等等。常有华人因“大材小用”而感到心理失衡,因落入生活就业低谷而产生沮丧,甚至发生精神变态或厌世悲剧。
人往高处走,追求任高职挣高薪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掂量是否配坐此交椅挣这份薪水。如果此职位或行业对你来说压力太大或过度辛苦,说明并不适合于你,最好有自知之明主动降级转行,反而会工作得舒畅而持久。因为在经济不景气时,高职高薪者往往是首当其冲的解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