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考查的的重要方面,提出对策类题型在2001-2010年国考试题中出现了七次,仅2004-2006年没有出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提出对策的考察不仅出现在独立的提出对策题型中,还经常在应用文和文章写作中。复习对策类题型时,考生除了要牢记教材中的解答方法和技巧外,积累也是很重要的。考生要养成随时摘录的习惯,如看到有关具体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相关文章,可以把文章中相关的对策和措施摘抄下来,空闲的时候拿出来细读几遍,如此反复,在作答此类题时会慢慢找到感觉。摘录的目的不是要考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要学会活学活用,变成自己的话去表述,展现出自己的特色。阅卷者也不希望看到模式千篇一律的答案,与众不同的结构和语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写好每条对策的主旨句
提到对策类题型,容易让人想到的是提出的对策要全面、准确、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这些要求。好的主旨句能让答案要点更加清晰明了,简洁有力的主旨句更能让阅卷者对你的作答思路一目了然,因此开头句不宜过长,最好简短、概括性强,可以尝试使用四字句。
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他强调,要加强领导,科学组织,狠抓落实,做好应对暴雪的各项工作,实现保民生、保生产、保运输的目标。为此提出三项要求:
第一,加强领导。有关地方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根据气象变化进一步完善应急方案。
第二,科学组织。要做好气象预报,为应对恶劣天气提供依据。各部门要加强联系,相互配合,精心调度,特别是搞好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生产、运输和物资调度。
第三,狠抓落实。有关地方和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这样的对策思路很值得考生借鉴:逻辑清晰,总括性强,高度概括的四字句后接具体阐述。在考试作答时,如果使用这样的结构组织,也会让阅卷者一目了然地看清要点。
二、适当使用提示性词语
主要指的是诸如“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是、二是、三是”等等提示性强的序号词。所谓适当是指作答时不要频繁出现这类词语,可以适当使用排比句式。排比句的作用是增加考生文章的气势,使其看上去更整齐划一。如:……是……的核心、……是……的基础、……是……的前提;以……为基础、以……为保障、以……为关键;要……、要……;必须……、必须……等等,这些举例并不是万能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演绎。
【示例:2009春季·福建·第二题】
从政府部门指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加强与人民群众沟通,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出你的意见与建议。(3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在信息社会,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媒体成为左右民意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第三方力量。政府应顺应这种趋势,重视并善于运用媒体的强大威力,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要利用媒体推动决策公开。政府决策的内容、目的、预期效果和可能影响等信息应坚持事先公开的原则,通过媒体公开发布,接受公众评议。
要利用媒体促进决策决定。要通过各种传媒广泛征求公众对政府决策的意见,集中民智,顺应民意,吸取群众意见中的合理成分,促进决策的完善。
要利用媒体加强决策反馈。对群众的批评意见、建议体现到决策中的情况,以及决策实施的情况和效果,要几时通过媒体进行反馈,以求群众满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跳出模式不是毫无限度的释放个性,是要做到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但基本的原则和要求还是要遵循。在成文时还应注意对策之间排列的逻辑顺序,不可杂乱无章。只有把对策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才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申论作文。常用的逻辑顺序有从内因到外因,从直接到间接,从根本到一般等,这些都需要考生自己多加体会和练习。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