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年陕西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汇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0日 11:20   华图公务员微博

  (陕西省工商系统2011年6月8日上午考题)

  【题目】有人说高考(微博)加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有人反对。你对高考加分有何看法?

  【题型解析】

  该题属于综合分析类题型中的社会现象类问题,属于社会热点问题,自2009年实行高考加分政策以来,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引发了社会上对该种政策的广泛讨论和争议。要答好此题,考生需要了解高考加分的初衷,高考加分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述背景破本质:

  高考加分政策,顺应了我国提倡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式转变的号召,旨在照顾特殊生和奖励特长与优秀,保证高校能够招收和培养出全面发展型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但是由于目前的加分政策还不够完善,由此引发了一些问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高考加分事关考生切身利益和教育公平,我国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高考加分政策,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

  谈影响析原因:

  一方面,单纯的考试反映的只是学生学业成绩、文化知识方面的水平,不能完全反映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不能衡量出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不利于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分政策出台的意义就是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不足,可以对于少数民族以及欠发达地区,受教育条件差的学生和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以及能够在某一方面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学生予以照顾和鼓励。

  另一方面,之所以有人反对,也是有一定原因的。第一,有些家长(微博)为了让孩子能进入一流大学学习深造,让学生依照能够顺利加分的标准去学、去做,阻碍了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也使学生形成了急功近利的不好心态和习惯,违背了加分的初衷。第二,由此引发了一些造假现象,如考生

  资格或身份、考生技能证书、行为事迹造假等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第三,加分项目范围较宽,受惠面较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没有加分项的考生考试名次有较大下降,容易导致学生和家长不平衡心理的出现;第四,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高考加分政策因此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

  谈措施提方案:

  第一,近期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教育部等部门应该根据要求减少加分项目,并借此机会对现行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认真评估,客观、全面审视了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严格加分资格的考核和审查,对各地成绩及达标标准进行科学衡量,建立严格规范的资格认证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家长、学校及学生个人来科学合理地看待高考加分,从方方面面来防止弄虚作假等舞弊行为,保证该政策预期目的的达成。

  总结提升:

  总之,调整和规范工作相辅相成,民众监督与政策完善齐头并进,其根本目的都是为进一步完善高考加分政策,更好地发挥其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我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必须扎扎实实工作,严格遵守工作过程中部门规范,合理、科学、高效低完成工作,时刻准备接受群众和组织的监督,真正做人民合格的公仆。

  【答题误区】

  该题属于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答题误区有三个:第一,学生不能正确识别题型,该题为综合分析题,考察的是考生能否深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在判断态度倾向方面出现错误,我们把社会现象类分为消极类、积极类和辩证类三种,各种类型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另外如果倾向识别错误,会给考官带来政治倾向不坚定的看法;第三,答题没有高度,针对社会现象,我们常用主题分析法来答题,就是从题目反映的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主体来分析,譬如此题涉及到的有考生、考生家长、学校、教育部门、社会舆论导向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切入点。

  【高分点拨】

  考生在分析社会现象类题目时要全面思考,善用辩证思维,注意到题中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政府在创建创新型社会,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实施过程中

  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层面的争议。所以这道题属于辩证类社会现象,应该客观全面来评价。

  为了将这道题分析透彻,建议考生既从宏观上点题,陈述政府出台这项举措的背景,弥补高考招生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又从微观上具体分析这一事件,对其出发点表示肯定,但是其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说明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和引发的隐患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接着以此为出发点分别展开深入而充分的论证,并指出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展现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有人认为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有智慧的人比有知识的人更容易成功。你是如何理解智慧与知识的?

  【题型解析】

  此题为综合分析大模块中的观点类问题,该问题在历年的陕西省公务员(微博)面试中出现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尤其以2011为特例,很多系统都有一道观点类问题。观点类问题的典型特征就是标志词“有人说”,但不绝对,考生要能加以分辨。观点类问题分为三类:单观点、双观点和多观点,以前两种居多。其答题思路是一致的,都遵循“三步走”,就话论话、就话论理、就话论人。

  【参考答案】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实现价值的钥匙。有人认为智慧比知识更重要,有智慧的人比有知识的人更容易成功。我认为成功即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智慧对知识的引导。对于成功而言,智慧和知识都很重要。

  首先,知识和智慧是不同的。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一个学富五车的知识人才,未必是智慧之人。他可能在千万次机械地重复着前人的思想,却没有自己的思考,不去探究、不去发现,更不会发明创造,没有任何创新能力。没有知识不等于没有智慧。譬如,世界各地没有书写文字的原住民,就是靠他们的长老口传心授,把长期凝聚的智慧一代代承接下来的。就连公认的、极有智慧的人物也有不识字的,比如传闻中的六祖惠能。哈佛的校徽,上面有三本书,其中两本是打开的,有一本却是扣着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智慧是不能只从知识里得到的。

  其次,知识是智慧的基础。知识是本,智慧是元,固本才能培元。就象让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干体力活,他会觉的很吃力。只有让他先养好身子骨,才能更好的干好活。知识必须转化成智慧,

  才能够充分体现其价值和力量。否则,知识越多越会成为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越会成为束缚人们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枷锁,非但无助于智慧的增长,反而有可能阻滞人们灵性和智慧的闪现。

  总之,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我们既需要重视知识的累计,又需要不断挖掘培养我们的指挥,对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便拥有了智慧,拥有了智慧便拥有了未来。

  【答题误区】

  观点类问题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类题目,很多考生都觉得无法下手,存在的误区主要有三个:第一,不能识别题型,即使识别除了题型,也都是按照综合分析的四步答题思路来做答,把两种思路混合起来,是不能够顺利答题的;第二,对一些观点的意思不明白,譬如“德不孤,必有邻”,有些考生根本不知道观点的意思,就不用提后面怎么答了;第三,观点类答题的第二步是就话论理,全面理解联系实际,很多考生不知道该如何联系实际去全面阐述观点。

  【高分点拨】

  明白了答题误区,考生就该针对性去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了,除了认真审题外,要严格按照观点类的答题思路来答题,先谈观点的字面意思和你的理解是什么(实际上是在表态度),再来论证你的观点(结合现实结合自身都可以),最后就公职立场谈践行,谈自己会怎么做。本题问如何理解智慧和知识,前提是有人说智慧更重要,那么我们一般都知道,知识和智慧都很重要,接下来就这一原则来说明二者的关系,最后表态自己既要重视知识积累又要注重智慧培养,比较有说服力,也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陕西公务员 面试真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