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贵州2011年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汇总(2)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4日 15:43   华图公务员微博

  [题目]你的同事是个孤儿,领导派你和同事出去办理紧急事务,在路上遇到因洪灾受困的一家人,同事看到小孩后,想到要赶紧将孩子送到医院,对此你应怎么处理。 

  【题型分析】

  这道面试题属于应急应变类的一般性突发事件类题型,就是观察考生在突然面临这种生活或者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否冷静客观的分析问题,迅速反应,合理解决问题。

  这种题型一般都有一个角色定位,或者你是某项工作的负责人,或者你是警察,或者像题目中那样,是单位派出去办事的人员,但总的来说,你就是一名公务员(微博),在处理事情中要用公务员的道德品行来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既不影响工作,也能处理好突发事件。

  【参考答案】

  无论是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人都可能遇到紧急事件,我想,遇到紧急事件时,最重要是保持头脑的清醒,冷静下来,客观分析,力求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迅速处理。我和同事出去办理紧急事务,当遇到紧急工作与救治孩子冲突的时候,我能理解同事的心情,他是孤儿,看到孩子的这种状况,感同身受。但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个人感情为重耽误工作,造成擅离职守。

  首先,如果孩子没有生命危险,我想,可以先劝服同事,告知他,领导交代的紧急事件也必须处理好,这是我们出来的目的,既然孩子没有生命危险,我们应该根据轻重缓急,有序处理的原则,来把最紧要的事件先去办理,对于孩子,我们可以马上联系处理救灾的武警官兵或相关部门处理。

  其次,如果孩子生命垂危,需要紧急救治,那我想,救人时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这个时候,我会跟同事一起将孩子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并且向领导打电话汇报情况。相信领导也会以救人为重,并且对紧急事务做出及时的处理。

  总的来说,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处理一切事务的原则,但是,凡事也不能感情用事,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也有自己的职务在身,我们应该考虑具体的情况再做出安排,轻重缓急,有序处理,力求做到迅速反应,尽量减少损失,努力践行自己作为一名公务员的道德准则。

  【答题误区】

  审题不清,这个题目里面设置了一个矛盾场景,就是你和同事也是去办理紧急事务的,时间性很强,这个时候遇到的这个场面,又不得不解决,有的同学可能就直接去救人,没有考虑到自己还有职务在身,这个也是必须要处理的。

  不注意劝说的技巧,往往很多应急应变的题目都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题目中提到,同事是个孤儿,所以对孩子感同身受,情绪比较容易波动,这个时候要劝说同事就需要联系到他的身份,注意说话的方式。同时,在假设的第二种情况,下,如果要去救孩子,那么就一定要向领导汇报情况,以便领导作出安排,这显示了协调关系的重要性。

  不会使用有限假设,我们这个题,实际上用两种假设就够了,一种就是孩子没有危险,另一种是孩子有危险,最后的结局都是圆满的,都是解决了问题。有的同学可能假设出无法解决的情况,比如说,孩子有危险,而我们又实在脱不开身,这样会使题目无法继续,从而导致把自己陷入困境。

  【高分点拨】

  这个题目的解决方法比较常规,但是要展示亮点就在于一头一尾,在破题的时候,就要对整个事件的态势有所把握,,然后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的职责,还要明确事态的紧急性,然后迅速确定处理问题的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轻重缓急,有序处理的原则。这样的表述,可以让考官窥一斑而知全貌,反映到考生的素质上,就是很有序的。

  在结尾的时候还要对整个事件有个总结,对事态的一个整体认知要表现出来,由此看出考生的善于总结反思的一种性格特质,而这个特质是很重要很宝贵的。

  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善于从细节中看出一个人的能力,比如与同事协调关系的时候,对同事的同情心表示理解,因为同事是个孤儿,比如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以便于领导及时处理工作,都能从细节中看出考生的各项素质。

  (2011年8月21日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题目]某地针对随地吐痰行为,发行为人的照片、视频,报工作单位,你怎么看?

  【题型分析】

  这道面试题属于综合分析里的社会现象类题型,观察考生能否对问题全面、客观地提出看法和分析,从而测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测评要素包括观点的明确性、针对性、鲜明性;分析的深度、广度、逻辑性;表达的条理性和说服力等。

  这道题来源于一个地方政府的新的行政管理行为,为了维护城市的美好形象,针对公民素质问题,该地方出台了这样一项管理措施,请考生对这一措施谈谈看法,这能够考查考生看问题的角度,是否具备公务员的视角和立场,是否能全面看待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在我们大力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是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这可以从各地纷纷参与评选“文明城市”,推选“城市形象代言人”可以看出来地方政府对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因此,某地针对随地吐痰行为,发行为人照片、视频、报工作单位,用这种方式以示警醒,对此种做法,我想我们应该客观理性地来看待。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某地的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这种严厉的措施,能有效减少随地吐痰的行为,维护整个城市的环境卫生。而且,自这项措施推行以来,也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个措施的推行,客观上也会遇到问题:

  第一,惩罚力度过大,群众不能接受。发行为人的照片、视频,甚至报工作单位,这对一个人的形象名誉的损害是非常大的,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创伤,群众会无法接受。而且,这也涉及到对个人的肖像权、隐私权的侵犯问题,也有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第二,对于随地吐痰行为的取证,本身比较麻烦,只能通过拍照或者视频来取证,这需要较高的设备投入和人力投入,而且这也只能在某些易于操作的街区来安装设备,需要专人管理,辐射面并不大,带来的结果就是,只有某些特定街区减少了随地吐痰的现象,在其他地区,这种行为依然猖獗,并没能解决根本问题。

  因此,虽然此举出发点良好,但是实际操作上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这种措施不利于推行,也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此事:

  第一,保护城市的环境卫生,杜绝随地吐痰,是市民素质的一种体现,要改变人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应该是通过社会的宣传和教育,社会的监督,向人们传播一种卫生的理念,让人们了解随地吐痰所带来的细菌传播,城市形象破坏等问题,从思想意识上抵制这种行为。

  第二,加强城市形象建设,设置一些垃圾桶,或者多用一些趣味标示,可以提醒人们讲卫生,城市的美丽干净本身是可以对人起到一种约束作用的。

  第三,也可以由适当的惩罚措施,比如罚款和教育相结合,所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可以作为罚款的证据来使用。

  总的来说,要改变人们随地吐痰的习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们这些措施的推进,随着社会环保理念的不断宣传教育,从小孩子开始培养,这种理念一定可以深入人心,我们的城市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答题误区】

  在回答这道题时,考生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审题不清,答题偏离考查重心。有些考生一看到随地吐痰,就开始为解决这个问题出谋划策,错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阐述核心;有些考生一看到政府行为,就大谈特谈政府应该如何强化执行,错将执行不力作为阐述核心。这些都是审题错误,偏离了试题的考查要点,因为这道题应立足于政府行为的科学性来展开分析。

  二是立场偏颇,分析不够全面。有些考生只看到遏制随地吐痰行为的好处,没有分析这一措施的问题所在;或者虽提到了问题,却一句带过,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避免的对策。有些考生恰好相反,只评价发照片、视频给单位的弊端和危害,却没能看到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完全忽略政府的本意,这两种答案都过于片面,难以取得高分。

  三是条理混乱、逻辑不清、拖泥带水。一会儿说随地吐痰不好,一会儿说措施不对;一会儿说意义,一会儿说危害;一会儿说原因,一会儿说对策,让考官摸不到头脑,听不出重点。建议考生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在答题时进行有序的阐述。

  四是主次不分,答题时总想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虽然我们看问题要尽量全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坚持“两点论”,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两点论一定要与“重点论”相结合,答题要注意区分重点是谈积极意义还是谈教训启示。

  【高分点拨】

  考生在分析时要全面思考,善用辩证思维,注意到题中措施颁布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政府在创建环境友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但是在措施的执行上会带来的后果和社会问题预见不足。所以这道题属于辩证类社会现象,应该客观全面来评价。

  为了将这道题分析透彻,建议考生既从宏观上点题,陈述政府出台这项举措的背景,结合“环保理念,城市形象建设”来体现考生的答题高度和理论水平;又从微观上具体分析这一事件,对其出发点表示肯定,但是在具体惩罚措施上,说明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接着以此为出发点分别展开深入而充分的论证,并指出政府从此次事件中应得到哪些启示,在今后决策及其他工作中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将“怎么看”和“怎么办”结合起来回答,展现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答案既全面又具体,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必能获得考官青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贵州公务员 面试真题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