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韩元俊
“每当骑着自行车穿过村里的小路,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的很长很长,那种恬静悠然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是在国外生活所缺少的,也是促使我回来当‘村官’的原因。”已当了一年村官的“海归”年炳辰近日这样对新华网记者说。
2010年,尚在白俄罗斯留学(微博)的年炳辰冒出回家乡当村官的念头时,周围所有人都不理解:作为获得经济学和艺术学双硕士学位的“海归”,年炳辰何必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呢?但年炳辰却坚定着自己的想法,最终成为北京大兴区青云店镇尚庄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虽然从小生活在青云店镇,但真当上“村官”,年炳辰发现自己其实对乡村一点也不了解,加上刚走出校园,“面子还有点薄”,所以“走马上任”之初,他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有一次,西大屯村支书让年炳辰广播通知村民代表来大队部开会。“第一句开场白是该说‘大家好’还是什么?”把话筒攥在手里,年炳辰甚至感觉“自己心跳的声音在随着话筒共振,比面试那会儿还紧张”。
“广播完了,许多村民却没听清楚,我感觉很不好意思。”年炳辰说,虽然“喝过洋墨水”,但要想在这里做好工作,就要了解这里,主动做点什么。村官工作有点琐碎,帮村民充电卡、准备会议资料、整理档案文件等,事情都不大,可是想做得十全十美也不是易事。
年炳辰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一有空就“走街串巷”,碰到不忙的村民,就聊上几句,谁家几口人,有什么困难,年炳辰都记在笔记本上。
在青云店镇,年炳辰有个很奇怪的称呼——“男阿姨”。原来,在西大屯村大队部门前有个小广场,农忙时家长(微博)都会把孩子送到这里玩,孩子多了,年炳辰就主动了承担了照顾他们的任务: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画画,带他们游戏。一次,一个家长告诉年炳辰,他发现四岁半的女儿居然能将年炳辰讲的在国外留学时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还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去国外留学,像叔叔那样”。
今年年初,年炳辰从西大屯村一调到了尚庄村,和“搭档”村官高然一起在村口开辟出来一块文化广场,并发挥艺术特长,将村里一成不变、背景枯燥的板报栏及适合宣传墙壁绘上农业小知识、生活小常识、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内外的旖旎风光。农闲时,村民都会到宣传栏前看一看。尚庄村村委会副主任王万新说:“小年的留学生活和绘画学习经历对我们村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村官工作第一年,年炳辰每个月除去“五险一金”能发到手的工资只有1700元左右,和同学朋友相比,收入最低。“身边一直都有人劝我离开,说与其在农村做一些小事,还不如找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但年炳辰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如果他现在半途而废,放下没有完成的工作,就对不起村民,就是“不负责”。“抛开‘海归’背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年轻也应该做出个样子。”
年炳辰说,三年大学生村官经历也许不能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却可以认识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以及作为年轻人的自己。“在踏上社会伊始放低身段,也许才能蓄起向上一跳的力量。”他说。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