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考行测:巧用矛盾法破解逻辑判断

2012年11月01日15:59  中公教育 微博   

  中公教育[微博]研究与辅导专家  孟凡宝

  判断推理向来是国家以及各地方公务员[微博]考试的重要内容,其中尤以逻辑判断为重点和难点所在,且逻辑判断部分在国考和各地方公考中均有其独特之处。尽管如此,逻辑判断却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它不但有规律,而且规律性极强。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备考学习过程中,学习逻辑不仅应该学会各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更要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在遇到未知题型时把握机会,赢取高分。

  矛盾关系及其推理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为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为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常见的矛盾关系有以下几种:

  直言命题:“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全称肯定和特称否定)

  “所有S都不是P”和“有些S是P”;(全称否定和特称肯定)

  “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单称肯定和单称否定)

  复言命题:“P并且Q”和“非P或者非Q”;

  “或者P,或者Q”和“非P并且非Q”;

  “如果P,那么Q”和“P并且非Q”;

  “只有P,才Q”和“非P并且Q”;

  如果两个命题具有矛盾关系,则称一个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矛盾命题。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真推出其矛盾命题为假,也可以从一个直言命题为假推出其矛盾命题为真。

  示例:“所有的人都去春游”和“有人不去春游”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如果“所有人都去春游”这一命题为真的,那么“有人不去春游”就一定是假的

  在公务员考试中,利用矛盾命题这一特点,可以快速解答一些题目。

  例题1: 甲、乙、丙、丁四人同时竞争一个就业职位,他们四个人中只能有一个人获得该职位,在面试结束前时,他们四人对该次面试的结果进行了预测:

  甲:这次我肯定得不到这个职位;

  乙:我估计这个职位应该是丁获得;

  丙:乙的口才这么好,乙肯定能得到这个职位;

  丁: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四个人中只有一个说对了,那么到底谁获得这个职位?

  A。甲          B。乙          C。丙           D。丁

  中公解析: 此题答案为A。题干中给出了多个直言命题和这些命题的真假情况,可以考虑用对当关系解题。将四人说的话转化为规范的直言命题,经观察可知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故可用矛盾关系的性质解题。

  乙和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由题干可知只有一人说对了,则甲丙的话必然为假,由甲的话为假可知甲获得该职位。

  例题2:古代一位国王率领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起打猎,各人的箭上均刻有自己的姓氏。围猎中,一只鹿中箭倒下,但却不知是何人所射。国王令众将军猜测。

  张将军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李将军射中的。”

  王将军说:“不是钱将军射中的。”

  李将军说:“如果不是赵将军射中的,那么一定是王将军射中的。”

  赵将军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王将军射中的。”

  钱将军说:“既不是李将军射中的,也不是张将军射中的。”

  国王令人把射中鹿的箭拿来,看了看,说:“你们五位将军的猜测,只有两个人的话是真的。”

  根据国王的话,可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

  A。张将军射中此鹿             B。王将军射中此鹿

  C。李将军射中此鹿             D。钱将军射中此鹿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题干中出了王将军的话是直言命题,其余人的话都是复言命题。如果使用带入法推理,显然会比较繁琐,可尝试寻找其中的矛盾命题。

  题干中李将军的看法为“如果P,那么Q”,赵将军的看法为“P且非Q”,构成一对矛盾命题,其中必有一真一假;同理,张将军的看法“或者R,或者S”和钱将军的话“非R且非S”也是一对矛盾命题,也必有一真一假。在这两种矛盾关系中有两个真命题,根据题意,5人中有2人猜对,所以最后的一个人说的必然为假,即王将军猜错了,由此可推知此鹿是钱将军射中的。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