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的编制纠结症:学而优则仕?

2012年12月05日15:07  新华网    
为一只铁饭碗奋斗的国考考生为一只铁饭碗奋斗的国考考生

  20年前,大批体制内人士扔掉“铁饭碗”,奔向商海劈波斩浪,形成波澜壮阔的“下海潮”,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就一番事业,并被年轻人奉为偶像。在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却将争取体制内就业,守着编制过安稳日子作为现实选择。

  要事业,还是要编制?年轻人的“编制纠结症”究竟折射什么样的社会心态?编制的光环究竟有多耀眼?事业单位改革能否淡化和消除“编制情结”?我们究竟应树立怎样的事业观?新华网记者近期围绕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度采访和探讨。

  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 陈元 韩元俊

  (一)透视年轻人的“编制纠结症”

  在私营外贸企业做了六年业务员的张倩倩最近作出一个重要决定:重拾书本,报名参加老家温州市某县城一个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她看来,过了30 岁,就一定要有稳定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保障。挤进体制内,成为有“编制”的人,被张倩倩认为是获得这种保障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之一。

  近日,新华网记者采取多种方式在北京中关村、两所高校、宣武门sogo百货等不同地点,随机选取50人做的小型调查显示:31人选择“要编制”,占62%;8人选择“要事业”,占16%;11人选择在事业和编制之间“很纠结”,占22%。

  实际上,张倩倩和众多调查对象一起,构成了当前经济转型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思维多元等背景下的“体制编制纠结症”的缩影。要事业,还是要编制?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的今天,再次成为牵引各方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为编制“搏”:“我想有一个安稳的未来”

  事业和编制难道不可以兼得吗?如果问张倩倩这个问题,她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可以,但那就像中彩票一样,很难轮到你自己。”

  已经30岁的张倩倩对于目前身处的形势非常清楚。按照中国现有126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万多万正式职工计算,“编制”对于庞大的就业需求而言仍然是“稀缺物品”,而且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进展和趋势,会越来越稀缺。“如果不趁现在去搏一把,以后会更难。”

  张倩倩甚至后悔自己“觉悟太晚”。在她周围不乏一毕业甚至刚迈进大学校门就以进入体制内工作为奋斗目标的人——工作体面、待遇好、福利好、养老医疗有保障,这些标签构成一块金字招牌,让持有者在人际交往、婚恋择偶中处于绝对优势。

  “刚毕业时丝毫不觉得进入体制内、有一纸编制有多么重要,认为只要工作与自己的大学专业对口,能学有所用、用有所长就好。但现在如果可以选择,我肯定选编制。”张倩倩说。

  张倩倩大学专业是外贸英语,毕业后虽经历过两次跳槽,但也一直没离开过私营外贸企业这个圈子。“做外贸行业收入虽然可观,但跟付出成正比,而且 不稳定,业务好时一次挣得可能比别人一年挣得还多,但也会有连续几个月拿基本生活费的时候,这时候你还要担着随时被老板辞退的风险。”此外,张倩倩还发 现,诸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过节福利等与她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相比,差别很大。

  作为大龄未婚女性,几次相亲经历也愈发坚定了张倩倩挤进体制内的决心。“相亲的时候,男方,特别是男方家长[微博],坐下来根本不关心你的经历、视野、 生活情趣等,首先问你做什么工作,是不是正式工,有没有编制。像我这样在私营企业做业务的,在对方眼里就是一个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保障的‘打工妹’。”虽 然不满,但张倩倩却无处发作。

  从事业单位退休的爷爷也成了张倩倩的“正面教材”。爷爷现在一个月能领近4000元的养老金,过年过节还有补贴。每次回老家,看着爷爷衣食无忧的退休生活,张倩倩就会想到自己的未来。“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考试,让未来更有竞争力,能过得更安稳。”张倩倩说。

  拥有编制:“对我来说,编制如鸡肋”

  在张倩倩为“编制”放手一搏的时候,安徽省某高校土木工程系教师刘磊正在为编制纠结。对已经参加工作7年的他来说,已有的教师编制有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学校的工作清闲,但收入相对较低。两年前经朋友介绍,刘磊在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下属质量检测中心找了一份兼职。说是兼职,因为业务能力突出,刘磊在质检中心每个月领的工资比在学校的全职还要多。

  拿着两份工资,家庭收入改善了,但刘磊却高兴不起来。“学校工作有评职称的压力,质检中心的工作更是马虎不得,分毫的差距就可能导致很多人的身家安全受到损害。”忙的时候,刘磊形容自己“累得跟头牛一样”。

  刘磊想过辞去教学工作,质检中心的领导也有意“留人”,但谈判却因编制问题而僵持下来,质检中心开出的条件是:“工资待遇和正式员工一样,但不解决编制。”

  在“体制内”已经工作七年的刘磊很清楚“有编”和“没编”意味着什么。这种差别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最为明显:编内人员会享有各种高档食用油、购物券、卡等福利,而编外的人只能默默看着并装作不在意。

  最让刘磊难以忍受的还不是这些明面上的差距,而是“在同一个单位,‘编内’和‘编外’的人之间仿佛永远隔着一道看不见的线。而且无论你工作多么出色,你似乎永远也无法进入这个单位的核心圈子,干活可以,但是提升多半没有你的份。”刘磊无奈地说。

  “虽然学校的收入低,但毕竟有编制。让我一下子从‘有编’到‘没编’,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也不甘心。”权衡再三,刘磊依旧每日奔波在教室和建筑工地之间,“两头忙着,两头都像‘边缘人’一样。”

  放弃编制:“父母和亲戚朋友摇头,我想多看看外面天空”

  与刘磊相比,曾经一样为编制纠结的金晓宁现在一身轻松。11月初的一天,记者见到了金晓宁,一袭粉红大衣的她,在阴冷的天气里显得充满活力。

  31岁的金晓宁曾经是家乡河北省某市一所小学的后勤工作人员,岗位名为“协调学校行政事务、做好后勤保障”,实际上分到她的工作是每月负责给教职工餐卡充值,平时打打表格、记记账。

  虽然工作内容单调,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正式编制,用金晓宁妈妈的话说是:“旱涝保收,就是每天收发报纸也是给政府干活。”

  一开始,金晓宁很享受这种生活,工作之余上网购物、看小说不亦乐乎。时间久了金晓宁开始觉得无趣。“下了班同事朋友约着打麻将、斗地主,没人讨 论看了什么新书、新电影,以前和同学去逛上海外滩,看‘东方明珠’的场景就更不会有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自己大学四年、研究生学了三年的心理学专业 毫无用武之地。

  金晓宁试图和一些留在一线大城市或者出国留学[微博]的同学取得联系,发现他们有的已经读完了博士,有的已经在当地心理咨询界“小有名气”了。相比之 下,金晓宁愈发怀念上学时的自己和曾经的理想:读研[微博]、出国留学、回国创办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并把中国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为了一个编制,你就放弃学了那么多年的专业,对你个人和社会都是浪费,以你的资质,如果继续坚持下去,现在应该是我们中间最成功的。”一位同学的话“点醒”了她。

  2010年3月,金晓宁毅然报考了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心理学博士并顺利被录取,离开了她纠结了近三年的“体制内工作”,为此,父母“把很难听的 话都骂出来了”,一些亲戚朋友更是连连摇头。但金晓宁已坚定了决心,“我再也不想过数着时间等下班的生活,想趁年轻多看看外面的天空。”

  “我刚刚收到国外一家著名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录用通知。”金晓宁兴奋地告诉记者,虽然这和当初设计的出国留学、再创业的路径不一样,但金晓宁知道,理想终将会实现。

  附:新华网记者随机问卷调查情况

  时间:11月18日15时30分

  地点:北京,中关村广场、两所高校、宣武门sogo百货门口

  调查方式:现场随机发放纸质问卷

  调查内容:1、对事业和编制之间你会如何选择?选项为“要编制”“要事业”“很纠结”。

  2、找工作时您最看重什么?选项为“稳定,社会保障好”“看重薪资”“有发展前景”。

  调查结果:共回收50份有效问卷。其中企业员工32人,在读大学生9人,教师2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人,年龄从22岁到38岁之间。

  调查结果显示:31人选择“要编制”,占62%;8人选择“要事业”,占16%;11人选择在事业和编制之间“很纠结”,占22%。

  针对“找工作时您最看重什么?”这一问题,选择看重“稳定,社会保障好”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64%;14人选择“看重薪资”,占总人数的28%;4人选择“有发展前景”,占8%。

  (二)“我为编制搏”折射三种心态

  近日,有这样两则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是刚刚结束的2013年国家公务员[微博]招考报名人数达到破记录的150万人,竞争最激烈的一个岗位达到 9470:1。二是本月初,在哈尔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事业单位编制环卫工中,457个招聘岗位引来了11539名报名者,其中还有29名硕士生。

  年轻人“削尖脑袋”谋求一个编制,折射出什么样的心态?近日,新华网记者邀请专家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剖析。

  “求稳”心态:“小富”能否“即安”?

  【案例】原本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刘武2010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某市的一名城管队员,尽管收入锐减,但他依然乐此不彼、信心满满。

  “现在的工作非常轻松,几乎不怎么用脑就可以应对,每天就是按部就班的出去巡逻几圈,再也不用冥思苦想写方案,低三下四谈广告。”刘武认为,进了公务员队伍,就意味着一辈子不用再为工作操心了,老了也有保障,在企业工作目前看来收入是高点,但终归是不稳定的。

  【解析】北京大学[微博]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分析指出,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下年轻人重“铁饭碗”轻“创业”的“计划经济心态”,或者说是“他人导向”心态。

  “这和我2000年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相比,在‘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的选择上,当下年轻人有某种程度的退步。”夏学銮说,当下年轻人的编制情节不但源于害怕竞争,渴望寻求一个无后顾之忧的避风港,还源于依赖思想和小富即安心理,这和家庭教育和整体的社会惰性有关。

  当前社会中,确实存在显失公平、保障乏力情况,目前我国城镇劳动力社会保障覆盖率还很低下,再加上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压力,体制外就业的稳定性降低,年轻人对发展空间以及未来保障的预期也开始下降。体制内的种种好处自然对年轻人就业具有极大诱惑力。

  夏学銮建议,年轻人还是要以自己所钟情的事业为重。事业是个人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长期因素。要编制可能是制约个人发展的桎梏,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人才的浪费。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