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上海公务员申论冲刺:归纳概括题

2012年12月07日10:55  中公教育 微博   

  中公教育[微博]研究与辅导专家  赵利辉

  离2013年上海公务员[微博]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正如俗话所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在这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正是考生“磨枪霍霍”的关键。从2011年起,上海公考的A、B试卷基本包含了这几个题型: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和文章论述题。其中,归纳概括题型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概括主要内容”,二是解释词句,而且都限定字数要求。很多考生一看这个题目就会“懵”,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两类题型,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毫分缕析,全面讲解其作答技巧,助其获得高分。

  “概括主要内容”要面面俱到

  何为主要内容?对此,考生很容易“丢三落四”,概括不全面。一般来说,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现状、问题、影响、原因、已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应采取措施(对策)。当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有的材料并未完全涉及这六个方面,也有的材料还包括其他方面,因此考生一定要回归材料、吃透材料,联系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一)6大块内容解读

  1.现状。主要指目前的状态情形,一般在前几则材料或材料的前几句出现,既包括积极方面-成绩,又包括消极方面-问题。

  【材料链接一】

  当今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尤其需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2012·上海·A类·材料1)

  【中公分析】这是2012年上海公考A类试卷的第一则资料的内容。主要谈的是出现社会问题的宏观背景,介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就是我国目前社会管理领域的现状。

  2.问题。主要指材料中的负面影响或应治理的方面。

  【材料链接二】

  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例如,在城镇化过程中,外来人口管理、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城郊结合部管理等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征地拆迁、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等问题。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就业与失业、企业改革、劳动权益保护、收入分配、市场监管和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多种社会事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社会事务。由于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升级,出现了农民工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精神文化甚至生理需求满足问题,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和老龄化问题,出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信仰多元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等问题。这些新的社会事务使得社会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全新的各类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制度安排,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应注重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2012·上海·A类·材料2)

  【中公分析】这段材料第一句即提到“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这就是材料中的问题所在部分,并分别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进行说明。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得出问题的主要表现。

  3.影响。指积极或消极的事例、现象造成的后果或效果。

  4.原因。指引起一定现象发生的现象。

  【材料链接三】

  有些专家提出“社会性焦虑”的概念,“社会性焦虑”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浮躁,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一些共性。比方说,贫困者或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则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两者虽然不可等量齐观,而忧虑则一。这种社会性的焦虑往往直接由物质的原因而起,也突出地表现于物质生活,表现于担心自己及家庭物质生活的现状和前景。长期物质生活上匮乏也一定会引起广泛的社会焦虑。

  这种社会的焦虑在更深层次上涉及精神信仰的缺失。焦虑者因为看见到处都是物欲的流行,功利的甚嚣尘上,人们都以外在的成败论英雄,以权力和金钱划分人的等级,从而隐隐地痛感人们精神上缺乏一种寄托,没有一块能够真正长久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有寄托、有希望和追求,就可能不会太在意物质的匮乏,甚至将物质的匮乏视作一种精神的历练,从而鼓励斗志、摆脱困境。当然,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可以给人提供生活的意义乃至一种真正自足的满足感。(2012·上海·B类·资料6)

  【中公分析】资料6包含两段,第一自然段讲述原因,以社会性焦虑的概念引出长期性的物质匮乏是导致社会性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自然段指明影响,主要强调精神信仰缺失是导致社会性焦虑更深层次的原因,并强调了精神信仰对于民族和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5.已采取措施。指的是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已采取的相应措施介绍,包括成功措施和失败措施。

  6.应采取措施。指针对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去解决。

  【材料链接四】

  制度是要靠执行来落实的。制度名声再响、力度再大,执行力或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形成常态、真抓实干,就会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2011年有两部新修订的法规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虽然两部法规与所有民众关系都十分密切,但两部法规的执行力度和引发的关注度却是“一热一冷”。(2012·上海·A类·材料3节选)

  而同样是在5月1日,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也正式生效,规定28小类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细则中明确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并作为单独条款出现,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表明了中国积极履约控烟的决心和对国民健康的重视。但是仔细查看《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等。禁烟本是政府的责任,这一规定却将责任转移到了公共场所经营者身上,而他们只是普通公民,根本就没有处罚措施,会有多少人将新《实施细则》放在眼里?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将导致禁烟效果不佳。(2012·上海·A类·材料4节选)

  【中公分析】这两则材料其实讲的是解决社会领域问题已采取的措施,主要谈了制度的执行力度和规则制定的不合理问题,并列举事例说明。通过对比得出应采取的正确措施,制度要科学制定和有力执行。

  (二)作答框架技巧

  在找到现状、问题、影响、原因、对策等内容后,在组织答案时要按照“从现状到措施”的逻辑顺序,并进一步整合要点,保证答案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三)语言要准确简明

  在归纳概括题中,都要求字数限制,一般都不超过200字。很多考生在作答时容易犯要点不全面、语言啰嗦不准确、字数超出要求的错误。在这么短的字数里要全面概括资料所反映内容,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考生多加练习提高自己对语言的高度概括能力,以及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炼归纳能力。

  【真题链接】

  一、概括“资料1~4”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2012·上海·A类·第一题)

  【中公分析】可按照“成绩+问题+具体表现+对策”的逻辑结构对提炼出来的答案要点进行加工、整理,语言一定要精练,作答要有层次性。

  通过对上述材料链接一、二、四的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答案: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为解决社会管理领域中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突出,社会管理难度依然较大。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近年来出现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使得社会管理难度加大;二是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为此,政府需要进行全新的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安排,并且注重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解释词句题”要“内外结合”

  1.这种题型属于概括部分内容。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中出现的特定词句进行理解和阐释。

  【真题链接】

  如何理解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十六字方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10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2012·上海·A类·第二题)

  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对文中“积极的治理与防范总是胜过消极的躲避”这一表述的理解。(15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2011·上海·A类·第二题)

  2.作答技巧

  解释词句题包括解释词语和解释句子。作答时要在材料中找到词句处,并联系上下文意思,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组织答案。

  解释词语的内涵一般可从字面意思简单推导,也可从自身对其的一般的认识出发;外延则要回到材料中,联系词语上下文,将要解释的词语与特定的事件或事物联系起来。可参考以下答题模式:总领句(内涵,词语实质)+进一步解释(外延,词语延伸意义)+资料事例。

  解释句子,则必须建立在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理解的基础上。上海公考出题基本属于该题型。这个解题过程其实类似于词语解释方法。即先明确句子中关键词的内涵,再联系相关资料的内容,通过对句子各个关键词外延意义的把握,将其串联组织,以具体的材料内容为依托,形成对整句话的完整理解。

  【真题链接】

  “给定资料3”中科菲·安南指出:“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谈谈对这一表述的理解。(15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2011·上海·B类·第二题)

  【中公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给定资料3中的一句话,那么应主要依据给定资料3来作答。需要注意的是,要求解释某句话的意思,前提一定要结合给定资料来谈,如果单凭自己的理解“就句子谈句子”,答案就会有所偏颇。其中句子关键词是“志愿精神”和“联合国精神”。先理解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再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根据材料分析一下志愿精神是什么,进而指出为什么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然后按照作答步骤,加工要点,组织答案即可,同时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明。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