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在穿过撒哈拉打沙漠的尼罗河岸,古埃及人在_______的绿洲上耕种,每年夏天尼罗河都会泛滥,冲毁河道和沟渠,年复一年,古埃及人都要重新______他们的田地,因此他们都成了_______的土地测量和时间记录者。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狭窄 标记 娴熟
B。肥沃 平整 自发
C。平坦 开辟 高明
D。天然 划分 业余
30.人体的免疫力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是人体在_______适应外界环境中锻炼成长而来的。如果孩子_____处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完全不接触细菌,他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就会像没有打过仗的新兵,不知道怎样杀灭有害物质,保护人体
A。不断 长期 B。逐渐 继续
C。积极 仍然 D。主动 始终
31.科学家通过基因改造,设计出了能在激光脉冲照射下收缩的肌肉细胞。这种被称为“生物综合设计”的仿生学新理念_____自然生物进行设计,还直接使用了真正的肌肉组织,不仅融合了生物组织的优点并跳过仿生肌肉阶段,将目标专注于寻找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实现轻量、低耗的肌肉组织控制系统,同时也模糊了自然物和机械装置的______。
A。参考 界限 B。对比 概念
C。模仿 功能 D。根据 差异
50.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粗粗了解一点文物史的人都知道,早期文明机器器物上只有图形,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壁画,如半坡陶器上的鱼纹、人脸等。没有文字,因为语言能力不发达,语言能力发达以后,才有文字,人类文明才真正脱离原始阶段,而文字的进化本身也循同样过程,最初是图形,不脱具象,涵盖力很有限,慢慢离开图形阶段,真正成为文字,表示人的语言能力愈来愈深刻,思维愈来愈独立。
这段文字谈论的主题是:
A。研究文物史的意义 B。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
C。史前文明的表现形式 D。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
51.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便生存,为了某种目的,人有时要改变文化。人如果扔掉某件工具而去获取一件新工具,那是因为他相信新工具更适用。这个变迁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体,亦即他过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势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实事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实事,经过记忆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总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因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经常受利害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果不会总如人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许多力量的产物。所以,新工具最后也可能被证明并不适合人的目的。
如果新工具最终被证明并不适合人的目的,下列哪种原因是作者没有明确提到的?
A。所选择的工具与生产力水平不适应
B。所依据的历史经验有可能是错误的
C。对当前客观形势的认识可能不全面
D。发展过程中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
52.很多貌似过时的史学争论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力求接触人类最大多数的努力。理想有多少人已经消失在过去,他们在人数上远比如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后代更多,最令人激动、最有创意的历史研究应该挖掘出事件背后那些先人们所经历和体验过的人类生存状态:这类研究有过不同的名字——心态史、社会思想史、历史人类学或文化史,不管什么标签,目的只有一个,即理解生活的意义:不是去徒劳地寻找对这一伟大哲学之谜的终极答案,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将研究聚集于下层百姓的日常生活及其意义世界
B。要到前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观念中去探求和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C。相信过去的人们以自己特殊的生存策略开辟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无限可能性
D。寻找和掌握社会发展必然规律并以这种“客观真理”来理解和改造社会
53.研究表明,按照目前的气温上升趋势,不出多少年全球气温就将升高4℃,这对农业发展和食物供给都将是严峻考验,全球气温普遍上升2℃以上,食物供给就会岌岌可危:温度上升超过4℃时,大米产量会下降30%。而随着温度持续升高,粮食将大幅上涨,这势必带动畜产品、肉类价格的上扬,全球性食物短缺和饥荒在所难免。我们最终可能不得不对自己的食物结构做出调整,饮食习惯可能因此而发生很大改变。届时,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更多添加防腐剂、保存时间长的精加工和罐装食品,甚至可能惊现人工合成的肉类食物。高昂的肉价还可能迫使许多家庭“戒肉”,原先“嗜肉”的人群可能大量地转向“素食主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全球农业与食品行业正面临严峻危机
B。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有助于应对未来的粮食短缺
C。全球气温升高将对人类饮食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D。人类的食物结构与气温环境密切相关
54.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十分明显。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扇门,人们仍然把它知觉为同一扇门,这是形状恒常性,一个人由近及远而去,但是人们并不会认为这人在慢慢变小,这是大小恒常性。煤块在日光下反射的光亮是白墙在月色下反射的光亮的5万倍,但我们仍然看到煤是暗的,墙是亮的,这是明度恒常性,家具在不同灯光的照明下颜色发生了变化,但人对它颜色的知觉不变,这是颜色恒常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知觉恒常性是相对的 B。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C。视知觉的恒常性最为明显 D。视知觉恒常性的各种表现
55.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很早,古人基于朴素的万物有灵观念,对诸神十分尊崇,他们认为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神灵的馈赐,因而祭神和酬神是必不可少的仪式,而演剧这一形式隆重又热烈,可以调动全体民众的情绪,十分盛行,千百年来,民间演剧活动经久不衰,经由初始的祭神酬神,逐渐与人生礼仪、岁时节令等相关联,成为古代最重要的大众娱乐形式之一,到了近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古老的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此产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民间演剧活动的演出性质。内容、形式及作用等亦随之出现了新变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古代大众的娱乐方式
B. 农耕文明对民间演剧的影响
C. 祭祀活动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D. 民间演剧的历史变迁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速度、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请开始答题
61.李工程师家有4口人,母亲、妻子。儿子和他本人。2013年,4人的年龄和为152岁,平均年龄正好比李工程师的年龄小2岁,比妻子的年龄大2岁,若2007年时,妻子年龄正好是儿子的6倍。问哪一年时,母亲的年龄是妻子年龄的2倍?
A.2004 B.2006
C.2008 D.2010
62.A、B、C三辆卡车一期运输1次,正好能运完一集装箱的某种货物:现三辆卡车一起执行该种货物共40集装箱的运输任务,A运7次,B运5次,C运4次,正好运完5集装箱的量,此时C车休息,而A、B车各运了21次,又完成了12集装箱的量,问如果此后换为A、C两车同时运输,至少还需要各运多少次才能运完剩余的该种货物?
A.30 B.32
C.34 D.36
63.小王和小张各加工了10个零件,分别有1个和2个次品。若从两人加工的零件里各随机选取2个,则选出的4个零件中正好有1个次品的概率为:
A。小于25% B.25%~35%
C.35%~45% D.45%以上
64.6辆汽车排成一列纵队,要求甲车和乙车均不在队头或队尾,且正好间隔两辆车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A.48 B.72
C.90 D.120
65.中午12点,甲驾驶汽车从A地到B地办事,行驶1小时,走了总路程的15%。此后甲的速度增加了15公里/小时,又行驶了30分钟后,距离B地还有3/4的路程,此后甲的速度如果再增加15公里/小时,问几点能到B地?
A.16:00 B.16:30
C.17:00 D.17:30
66.现有3个箱子,依次放入1、2、3个球,然后将3个箱子随机编号为甲、乙、丙,接着在甲、乙、丙3个箱子里分别放入其箱内球数的2、3、4倍,两次共放了22个球,最终甲箱中的球比乙箱?
A。多1个 B。少1个
C。多2个 D。少2个
67.某单位安排职工参加百分制业务知识考试,小周考了88分,还有另外2人的得分比他低。若所有人的得分都是整数,没有人得满分,且任意5人的得分不完全相同,问参加考试的最多有多少人/
A.38 B.44
C.50 D.62
68.某单位为业务技能大赛获奖职工发放奖金,一、二、三等奖每人奖金分别为800、700和500元,11名获一、二、三等奖的职工共获奖金6700元,问有多少人获得三等奖?
A.3 B.4
C.5 D.6
69.射箭运动员进行训练,10支箭共打了93环,且每支箭的环数都不低于8环。问命中10环的箭数最对能比命中9环的多几支?
A.2 B.3
C.4 D.5
70.某单位有职工15人,其中业务人员9人,现要从整个单位选出3人参加培训,要求其中业务人员的人数不能少于非业务人员的人数,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人方法?
A.156 B.216
C.240 D.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