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基层公务员为何有过高期望

2013年11月12日10:26  新文化报    

  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发表文章《写给基层公务员[微博]们的一封信》,引起网友热议。文章为一个六旬老者对现今基层公务员的劝诫,作者认为公务员仍享有“官场特权”,认为基层公务员仍旧是幸福的,比如享受着高工资人群不具备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据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基层公务员对这样的劝诫,可能并不认同:现实工作和生活是事无巨细的,预期与现实的心理落差也是真切具体的;于体制内外的对比而言,他们在意和在乎的还是体制内比较的“心有不甘”。比如实行“阳光工资”之后,基层公务员薪酬普遍处于较低水准。在工资相对较低原因之外,部分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其实并不如外界想象的“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那般轻松。日常工作的繁琐与重复,更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基层公务员对“幸福”的感知。

  加之此前有媒体计算的“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如果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的艰难升职现实,基层公务员频频吐槽现实落差,更不难理解。正如报道中北京市嘉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覃华接受采访时所说:《写给基层公务员们的一封信》的作者的观点,建立在公务员可能会获取更多的制度化保证上,而基层公务员们抱苦叫屈,是由他们工作辛苦并无可能或其自身不愿意获取额外收入这一背景而表述的。以此而言,问题的讨论恐怕还要回到固有轨迹上去:缘何部分基层公务员面对现实时,有如此强烈的心理落差?他们缘何有超出常理的过高期待?

  避繁就简,一方面,不可否认,每年的公考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考”被万众追捧,相当一部分人在冀盼公务员群体养老、医疗等常态“制度化保证”的同时,更多还是冀望体制内的身份获取,能换来较之其他劳动者“得不到”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比如福利分房,比如遇事能“特事特办”等。另一方面,

  现实情况正如这位作者所说,确有一些实权在握的官员在搞权力寻租,过着让普通公众也让基层公务员羡慕嫉妒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所以,要想打消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在常态劝诫之外,更该有相应的制度化发力:如果规范权力运行的程度,能够达到还原公务员为常态职业的地步,不切实际的期望还会存在吗?

  李记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