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2012年“省考”最火职位胜出者:
我是无意中踏进了这种(竞争中)
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微博]考试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报考者高达1508人,然而,这个工作地点在长春的综合性管理岗位只招录1人。
本报记者查阅当年的公务员考试简章,该职位除要求大专学历外,对于招录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毕业学校、工作经验等条件,均无约束。这个招聘门槛,带来了空前激烈的竞争,其报考与招录的比例,成为5年来之最。
能在这种竞争中最后胜出,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近日,记者找到了这位胜出者,并通过电话进行了采访。
这个只有26岁的女孩姓王,低调严谨,语速颇快,听起来比较干练。对于采访,她起初并不想接受,在记者承诺不具全名、不更多透露个人信息后,她接受了这次采访。
据了解,小王在成为公务员前,是九台教育系统的一名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当年的“公考”中,她的笔试成绩在全省10万多考生中名列前茅,无论是自身条件,还是考试成绩,与该职位的要求都很符合。如今她已在长春工作一年,记者采访时,她刚刚参加了行业内执法资格的考试。对于自己的胜出,小王很谦虚,“可能是我的运气比别人更好一点儿。”
新文化:到了现在的岗位,心态和生活对比之前有什么变化?
小王:没有变化。新文化:你前后这两个岗位应该是有差别的?
小王:差别是业务性的。之前老师是教育学生,教书育人的工作,现在是专业性的知识。学习的方向不同,心态没有变化。
新文化:前后两个岗位的跨度很大?
小王:原先是事业单位,现在是公务员,对我来说,就是换了一个体制而已。
新文化:报考之前有没有想过能不能适应这个岗位?
小王:把人放在什么环境,就能适应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到了这个地方自然可以适应。从我自身感觉没有变化。
新文化:你在什么时候知道有1500多人和你竞争这个岗位?知道以后是什么感觉?
小王:是在成绩出来之后。报考时也不清楚报了多少人,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因为我当时有工作,而且单位也不算特别差,所以就没想能不能成功。我是无意中踏进了这种(竞争中)。
新文化:你刚才也说原来有单位,还不错的职业,为什么考公务员?
小王:原来的单位在县城,这个单位在长春市,所以想进到长春来(发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
新文化:在教育系统也可以往长春发展,你的条件很好,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吧?
小王:你觉得在县城的一个体制内到长春的一个体制内,是那么容易的吗?
新文化:在教师岗位工作多久?
小王:没有多久,我也刚毕业。
新文化:这个岗位要求不高,你为什么不考虑待遇更好、跟你条件更匹配的单位?
小王:我的专业受限。可以看一下去年和今年的招生简章,对于专业的限制很多,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招考的范围没有那么宽。
新文化:备考做了哪些准备?
小王:当年上学的时候就一直有意往这方面(公务员)发展,平时就很注意积累,考前做做习题,就这样。
新文化:知道成绩后是不是对自己的成功很放心?
小王:也没有。笔试只占总成绩50%,说明过了第一关,第二关面试还要涉及到竞争,当时只知道是第一名,也不知道和第二名的分差有多大,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新文化:最后面试几个人?
小王:面试3个人,因为我的岗位只招一个人。
新文化:面试的时候紧张吗?
小王:我还好。
新文化:参加面试前,怎么备考?
小王:参加了培训班,知道是什么思路和套路,就正常上了考场。
新文化:在长春工作了一年,在省会的生活和你以前在县城有什么不同?
小王:没有什么不同,我上学的地方要比长春更加大都市。
新文化:在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工作,有哪些是你需要重新认识的?
小王:现在的工作氛围更好了。之前觉得政府机关的人际关系可能会挺复杂,但是现在感觉同事之间很容易相处,大家都挺重感情的。
新文化:现在回过头去看,你当初报考公务员的决定是很正确的选择?
小王:是的。
新文化:现在你到了省会,进入政府机关,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新的规划?
小王: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呗。
新文化:对未来的发展,比如几年之内的发展有没有方向?
小王:暂时没有,目前来看还是过渡期。
新文化:你的自身条件,比如学历等等,对于你今后在政府机关的发展是否应该很有帮助?对于你今后的规划可以有更高的期待?
小王:没有觉得这样。之前的学习经历跟工作经历是不搭边的,到了工作岗位肯定是要重新学习和积累的,是从零开始。
新文化:对于很多人报考公务员,你怎么看?
小王:对这个事情,我可以不发表意见吗?
新文化:对于接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的年轻人,寻找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平台是无可非议的,在中国当下社会形态下,通过这种渠道进入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好像也是很有利的一个选择,对于我的这种观点,你是否同意?
小王:这个事情,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从官方的角度讲,这样(的看法)可以。
新文化:那你个人的看法呢?
小王:嗯……我没什么看法。
■制度
如何确保在“千军万马”中
公开公正地选拔优秀人才?
随着招录计划、报考人数的逐年递增,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工作量和选拔难度也水涨船高,如何确保在“千军万马”中公开公正地招录到最优秀的人才,是公务员管理部门需要面对并解决的实际问题。
2010年开始实行面试考生、考官“双盲制”。全省公共考官由电脑抽签决定去向。抽签后,他们的手机便被收缴。各地区考官在监督员、公安人员及考务人员监督下,分赴各地。到达执考地区之后,再抽签决定执考场次。
考生事先也不知道会在哪个考场,也要在纪委监察部门监督员监督下,抽签决定。
2010年,我省公务员笔试、面试都首次使用金属探测仪“把关”。考场禁止携带各种通讯设备,考试开始后,一旦发现手机等通讯设备,不管使用不使用,一律按违纪处理,取消考试资格。
考生的候考室、主考室采取了无线电屏蔽措施。2011年延续实行“阳光考录”,考生进入考场前,要先通过安检,每个考场都配备了金属探测仪、“作弊克”等设备,对无线电信号进行屏蔽,并对考点附近的非法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干扰和压制。
进入考场后,考生要在候考室等候,面试结束后,在另一侧的候分室等候公布分数。整个过程,考生不走回头路。
主考部门还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面试工作实施全程监督,邀请人大[微博]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视察面试考场,并邀请群众代表现场旁听,进行社会监督。
2012年采取“双背抽签”的方式,即每天面试开始前,考区所有的考官由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的监督员负责组织统一抽签,确定当天面试执考的组别;面试考生入闱后,首先由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的监督员随机确定每组考生面试的场次,之后再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考生参加面试的顺序,实现“考官不知考谁、考生不知谁考”。
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制度变化,把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由50%降到40%。“笔试是比较客观的,面试则是由考官来打分,(考官)即便经过培训,也存在着主观的差异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人为判断过程中的主观因素。”省公务员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直考区考点增加了一倍,由去年的14个考点增加到今年的28个。面试时间也压缩了,由原来一周左右缩短到三天完成。
更多信息显示,公务员招录在5年来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归根结底恐怕只有一句话:机会更大,竞争更强。这似乎是当下中国社会最为普遍的生存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