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没有教师高”是公务员傲慢的撒娇

2014年04月08日10:14  辽一网-华商晨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西安一位从军队转业当公务员[微博]20年有余的周副处长感慨很后悔当公务员,因为这个岗位并未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高福利,一个月工资4000多,“还没有教师工资高”。(4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高亚洲

  自以肃贪倡廉为目的的“反四风”、“六项禁令”、“八项制度”出台,来自公务员的待遇“抱怨”,就频频见诸报端,如果稍有留心,便能发现在语言范式上,竟然有着“高度”的一致,从“还不如企业高”,到“还没有农民工高”,再到“还没有教师高”。似乎公务员成了社会真正的弱势群体。待遇比对,最有说服力的确实是群体间的横向比较,但是既然是直观的数据比较,至少是要保证基本的客观和全面的。

  如果说语言范式的“一叶障目”还只是认知上的瑕疵,那么其背后所蕴含的“傲慢和偏见”是应该值得警惕的。动辄“没有谁高”,言下之意,就是按照常理,公务员的待遇本应该比“企业职工”、“农民工”、“教师”高,如果低了反而是不正常了,其实所隐含的逻辑就是某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与偏见。这种傲慢与偏见,首先表现为公务员的职业优越感,其次便是认为高待遇的理所当然。

  公务员从其根本属性来看,只不过是社会分工下的一种职业,与企业职工、农民工、教师本身并无二异,从待遇水平来看,除了要根据岗位责任和职级层次之外,还必须对其公共性有所考量,待遇本身就不应该超然于其他国民待遇之上。

  如今在各种制度和禁令之下,并不是刻意的剥夺,只不过是制度纠偏,只是让公务员待遇回归到正常。可以说,动辄“还没有谁高”很大程度上是对回归正常待遇的某种不适应。

  公务员改革声音越发响亮,打破二元制的待遇结构,也将指日可待。存留于公务员心间的“傲慢与偏见”却始终以各种不适应展现无遗,在制度建设中,这也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在制度纠偏中,尤其需要注重公务员的职业身份回归,只有祛除了身份傲慢,斩断了附着其上的待遇差异,才能从根本上打破这种撒娇式的“傲慢与偏见”。

  ■又论

  公务员的抱怨

  显示自我矮化

  □毛建国

  无论是此前的吐槽福利减少、压力加大,还是现在的吐槽工资低,都体现一点,那就是来自部分公务员的自我矮化。给人一个感觉,这些来自体系内部的公务员,对于所在的职业更多是收入、待遇的追求。而因为收入没有想象中的高,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自己的行业完全不如其他行业。换句话说,这些人认为当公务员没前途,当初选择考公务员是一个错误。这是一种很可怕的自我矮化心理,与过去屡被诟病的官本位相比,虽然表现不同,但都缘于不健康的定位,不正常的期望。对于“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都存在着巨大的掣肘。

  客观地讲,对所在行业和职业的自我解构,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都可以见到各种对自己所在行业乃至单位的自我吐槽。在很多人的叙述中,自己都有“世上最牛的朋友”,都有“世上最差的单位”。一个年轻人想要选择一个行业,如果不加甄别地听取来自内部的意见,几乎听到的都是一团糟糕,和自己平时了解的根本不同。耐人寻味的是,这种自我吐槽、自我解构,在一些传统意义上相对不错的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过去,很少听到公务员群体的自我矮化。但一段时间以来,来自一些公务员的自我矮化表现得特别明显,俨然已经超过了其他群体。这种以解构和吐槽为特征的自我矮化,有真也有假。但不管怎样,这种自我矮化都在相当程度上冲淡了公务员这一行业的道德性,说明了相当多的公务员,在公仆之心和服务之心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部分公务员自我矮化,这对核心价值观建设,对于公务员队伍自身建设,有百害而无一利。归根到底,这也是一种精神缺钙的体现,并没有认识到什么叫公职人员,什么是肩头责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